近日,随着各省高考分数线的陆续公布,高招也进入填报志愿的环节,不少高校都推出了招生新政,其中备受关注的“新工科专业”成为今年招生的主要发力点。
“新工科”成热门,这在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全国新增备案本科专业2105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206个,合计新增2311个专业。新增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最为热门、变为“爆款”。据统计,共有248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高校兴办“新工科”专业,这和国家大力培养新工科专业人才,以及社会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有关。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等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与之对应,高校设置“新工科”专业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也必须防止一哄而上开设“新工科”专业。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对开设“新工科”专业,进行充分的论证,要保证新开办的“新工科”专业办出特色和品质。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用好自主权,就可能出现在社会舆论炒作很热,政府政策又加以鼓励的情况之下,加快开设,由此产生低水平、重复开设的问题,很快就导致相关专业“产能”过剩,培养的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结构、质量和社会需求脱节。
开设“新工科”,当前有天时和地利,但要把“新工科”办好,还需要有人和,这里的人和,就是要实现大学的教育家办学,要建立现代治理结构,对新增专业按教育和学术标准进行充分论证。□熊丙奇
新闻推荐
资料图片最近,网上流传了一段小视频,视频中提到两起食物中毒案例,并将中毒原因归咎于食用了长斑鸡蛋,甚至还提到有检测机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