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降低刑责年龄只是次优选择

来源:南国早报 2018-07-03 17:16   https://www.yybnet.net/

观点碰撞

连日来,记者在全国多地采访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正频频示警,不断挑动公众脆弱的神经。受害人家长的安全忧思不断、受害人的心灵之痛抚慰缺失,不断拷问着国家少年司法体系的建立,而修改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随之再起,有专家建议将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从14周岁降至12周岁。(据《中国青年报》7月2日报道)

□江苏范子军

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受现行法规所限制,未成年人犯罪往往得不到相应制裁,致使受害者及其家属得不到法律意义上的正义伸张和精神抚慰,甚至让人滋生会不会由此进一步推高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率的忧虑,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修法降低刑责年龄俨然有了相当的舆论共识和民意基础。

未成年人犯罪多发、高发趋势,是因为刑事责任年龄偏低导致的吗?换言之,有多少未成年人是出于不用负刑责的想法实施犯罪?稍加追问就不难发现,尽管不排除极个别未成年人存在钻法律空子有恃无恐的主观故意,更多的未成年人犯罪或与刑责年龄无关,我们更应反思和检讨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呈增多趋势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刑罚之外寻找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路径。

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何以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步入恶的歧途?如今,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越来越早,网络里涉黄赌毒暴等不良信息让人防不胜防,孩子们好奇心、模仿欲强,自我认知、自我制约能力弱,不可避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甚而缺失,很容易受其误导走上违法犯罪邪路,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现实诱因。

降低刑责年龄只是次优选择,甚至可以说是舍本逐末,这样可以扬法律之威、让受害方解恨,未必能从根本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创造健康阳光的未成年人线上线下成长环境,提供更为适时、给力的青少年道德法律启蒙,给予问题少年实质性、常态化的社会帮教,加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监护责任和成本,或才是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高频率的治本之策,否则,即便将刑责年龄降至10岁、8岁甚至更低,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新闻推荐

检察院收取高额卷宗复制费 不止是“乱收费”

辛辣点评□湖北张贵峰日前,有律师举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检察院在为律师提供复制卷宗服务时高价收费。据举报信,2018年6...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降低刑责年龄只是次优选择)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