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道峰
通讯员王帅报道
本报讯今年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目标,精准施策,同时突出执行工作“强制性”特点,用铁的手腕严厉打击失信拒执行为,打出“组合拳”。目前全市各级法院已经实际执结案件7122起,执行到位金额30多亿元,有力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全市法院执行工作质效和执行规范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攻坚之年、决胜之年。为此,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面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提升财产查控和变现效率。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及证券信息等进行全面查询和控制。同时,加大线下传统调查财产力度,利用悬赏执行、律师调查令等形式,提高查找财产效率。在全市试行财产处置参考价评估机制,克服委托评估价过高或过低等问题,并利用网络拍卖系统,对可处理的财产全部进行网络司法拍卖,大幅降低竞买门槛及变现成本,提高财产溢价。
市中级人民法院切实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的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能,总结树立“六要六不要”工作思路,要求两级法院执行案件各项系统数据务必做到完整、准确、不超期,并对全市法院的执行质效和执行综合管理情况进行周通报、月调度,从而形成有效的执行规范化机制。同时,利用执行指挥平台对各个执行案件进行规范化分析、调度,为执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市法院积极发挥信用惩戒体系的功能,提高失信被执行人的违法成本与代价。对不履行法院生效文书的被执行人全部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在乘坐交通工具、住宿、购买不动产、车辆、旅游、度假、子女就读等多方面对其进行高消费限制。对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同步导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名单库,在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多方面,进行联合信用惩戒,使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通过报纸、网络、户外显示屏、手机彩铃、有线电视开机画面等方式曝光失信人。一年多来,共计曝光6180余人次,使失信被执行人彻底“名声扫地”。
去年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检察院、公安机关联合会签《共同推进解决执行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及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犯罪的通告》。今年6月14日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正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查人、找物、扣车以及刑事打击违法被执行人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树立人民法院执行权威。
为增进社会对执行工作的理解与认同,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基本解决执行难宣传工作方案》,并成立全市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新闻宣传团队,持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撰投稿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制作微动漫、微电影,开展强制执行视频直播等形式,掀起基本解决执行难宣传热潮。同时,主动加强对“执行不能”工作的宣传,让当事人及群众充分认识、理解和包容执行人员为执行工作付出的巨大努力,认识到有的案件不能执行到位是因为客观原因,引导当事人及群众树立对执行工作的正确认知与态度。
新闻推荐
本报台儿庄讯今年以来,台儿庄区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造林绿化水平,加快补齐生态短板,全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