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先生既是学界敬仰的泰斗,也是公众八卦的对象。近读杨振宁、翁帆编著的《晨曦集》(商务印书馆2018年5月第1版),回望大师的家国情怀,为世人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杨振宁,读来饶有趣味。
《晨曦集》收录了杨振宁近期代表性的文章,既有他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也有关于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热点问题的专论,兼及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的社会议题,充分表露了一代科学大师的远见卓识与回报故园的拳拳之心。同时也收录了亲人、同事、友人、媒体人和学生所撰回忆文章,对杨先生的生平和贡献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书中包含的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是感染我们最重要的因素。由于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特殊地位,这本书也是20世纪物理科学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众多物理学家都在其中绽放光彩。
杨振宁不仅生活在物理学界,也生活在中国的现代史中。他的父亲是第一代留美的数学家。他自己又经历国难、战乱。到美国后,他投奔的导师是大物理学家费米。在美国接触的都是当时一流的物理学家。他和李政道又是华人首次诺奖获得者。获奖后没几年,两人便公开决裂。杨、李不和,引起中美科学界的关注,周恩来总理也十分关切此事,并交代希望调和二人。时隔半个多世纪,因为彼此不一样的说辞,外人还是不甚清楚他们决裂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杨振宁有着满腔的家国情怀。他在华中科技大学做学术演讲时,当主持人介绍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他立即举手加了一句:“那时我持的是中国护照!”尽管1964年,杨振宁经过十多年的痛苦思考决定加入美国籍,但是他始终怀有思乡恋乡之情。在2017年,他发表了放弃美国国籍的声明,其中有一句话令人动容,杨先生说:“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这充分表露了这位科学大师的拳拳爱国之心。这与他从小接受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有关。他热切地希望中国富强昌盛,并为中国的进步鼓掌欢呼。
杨振宁的个性虽然内敛,但对人文关怀有着天生的热情。早年他对中美关系的建立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回美国后所做的“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轰动异常,使海外第一次有机会认识真实的新中国。对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念,杨先生有许多不同于寻常的看法。他曾经说,在中国人社会中的教育制度,比较强调会考试的能力。他认为,一个人太会考试,老是想考试考得好,就会产生一种认为知识都是人家已经做好的,只要等着去学习的观念,有这样思考习惯的人,不利于需要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
杨振宁做人做事总是客观秉承着对与不对的原则,个人的利益从来没有在他的思考范围内,也从来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态度。
无论怎样,杨振宁永远都执著于他自己的风格,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他的内心永远都有一份自慰与自省。杨振宁曾说:“假如我的人生是一出戏,那么我实在十分幸运,因为我有牙齿、有眼睛、有味觉,有几乎一切。”读这本书,就好像和杨振宁咫尺交流。
新闻推荐
□刘婷婷2015年,河北唐山人赵勇的父亲赵香斌,遭遇车祸后成为植物人。将近3年的时间里,肇事司机黄淑芬一直耍赖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