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本息担保”“20%年息”“银行存管资金”……看到这些理财产品的广告,你会不会心动得马上就想行动?
别急,承诺“稳赚不赔”,承诺高息,你可能已经遇到了虚假违法广告。来自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监测显示,今年以来,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互联网金融网站数量有增加之势,2018年5月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互联网金融网站有3377个,比4月上升8.5%,比3月上升24%。那么,理财平台广告中到底有哪些“坑”?近期,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调查。
承诺高息,“稳赚不赔”诱你“上钩”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不得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
但记者调查发现,为了打消投资者的疑虑,“稳赚不赔”成为不少理财平台的常见“话术”,这也是监管部门在类金融企业虚假广告查处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
例如,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自2015年9月起,北京信诚时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网站PC端、手机APP端、宣传彩页、在经营场所设置易拉宝等途径对“诚信贷”平台进行广告宣传,宣传用语中使用了“稳赚不赔、100%本金收益保障”“全网首推 即投即计息20%年息”“安全和高收益成就互联网理财第一首选品牌,让您的财富每年增值20%”等。
“包装术”花样百出,目的是虚假增信
记者调查发现,除承诺高息外,部分理财平台还通过各种“包装术”让自己看起来更可信,让投资者更愿意“掏钱”。
一是使用政府公信力“背书”。例如,北京走出去投资顾问中心为了宣传推广业务,在其自设网站上发布的部分图片中使用了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和形象。
二是虚构“软实力”增加信用。例如,为宣传公司业务,蚂蚁白领(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5年2月14日在其网站发布“我们的合作伙伴:XX银行(行标及文字)”的宣传内容。经执法人员向该银行北京分行核实,当事人与该银行不存在合作伙伴关系,亦未签订任何合作协议。
三是谎称获得“国家资质”。例如,上海市工商局曾查处过的案例显示,上海右择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利用宣传单页,对外宣传其获得“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金融办”“上海市委”等几个部门的审批,但事实上其经营业务无需也并未取得相关审批,最终被罚款。
多部门需联手共治,投资者要提高防风险意识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金融投资领域虚假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例如,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宣传行为;2018年2月,原国家工商总局发出关于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将金融投资类的违法广告作为监管重点。
随着监管不断升级,不少理财平台的虚假宣传行为加速暴露。不过,专家建议,需警惕严管之下的“变种”。
记者发现,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已经面向投资者上线了理财安全助手APP,可以用于个人理财查验、风险速递、平台资质核查等。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友婷)为引导建筑工人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近日,中建二局二公司深圳分公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