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政哲
本报通讯员 朱文鹏 张 昊
举步度假区,处处可见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路边单位的卫生间全部开放,街道两旁和单位办公区都添置了别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牌。滨河公园、路边公园、绿化带中的“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我们的梦”等主题展板图文并茂,一个个小细节体现着度假区的文明内涵。
度假区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以道德模范、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为着力点,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为了把“脏、乱、差”变成“绿、净、美”,度假区各村庄、社区制定了村规民约,用制度来规范村民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行为。此外,度假区创新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区道路和村庄保洁采用PPP模式运作,各镇街均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备5000多个垃圾桶,环卫从业人员达700余人,购置大型垃圾运输车、垃圾收集车等50余台,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有偿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完成了21781户公厕改革任务,优化了群众生活环境。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度假区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内容积极开展“善行义举榜”建设。在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红色文化廊道建设,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家风家训、文明乡风持续传承。在度假区城乡,“好家风”已经从家庭走到学校、走上讲坛;在度假区,机关干部、农村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家庭成为活动开展的主阵地。
湖西街道付家坟村把公民道德建设融入党建文化活动中,着力培育诚信村民。利用宣传栏、文艺演出、演讲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文化墙上和不少村民家里都贴有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箴言和家训。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约束行为规范,群众的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家家户户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
农家书屋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全区新建、提升了160多个农家书屋,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源头活水。此外,度假区的“免费文化”也让城乡文明绽放新姿,免费向公众开放文化体育设施,通过定期举办公益讲座,让广大城乡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如今,在度假区,聘请公道正派、有奉献精神、热心公益、群众威信高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进入“红白理事会”“民事调解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层群众组织,成为群众的新选择。这些新乡贤们德高望重,在百姓眼中,他们是紧密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这些新乡贤活跃在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线,成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知晓者、参与者、实践者和带动者。
文化的厚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群众的素养,从城乡风貌到精神气质,从群众生活点滴到行为习惯,度假区正向一座充满文明气息的新城区悄然转型。
新闻推荐
□魏长明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家庭而言,以规范明确的文字记载而传承下来的祖训家规并不常见。在古代社会,也只有名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