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明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家庭而言,以规范明确的文字记载而传承下来的祖训家规并不常见。在古代社会,也只有名门望族才会形成自己成文的家规家训。平常百姓家的家风,更多是在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中流传下来的,这或许是长辈随事论事的教育,也或许是父母不厌其烦的叮嘱。正是在这平常朴实的话语中,一个家庭的家风得以代代相传,潜移默化中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的家庭和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一样,平凡朴实,父母亲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没有读过一天书。我母亲经常给我们姊弟们讲述在那个苦难深重的年代,她和我父亲对待瘫痪在床的我奶奶恪尽孝道,问病求医丝毫不敢懈怠,而自己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也不让我奶奶挨冻受饿,奶奶逢人就说:我的媳妇比女儿还要贴心。直到我奶奶83岁高龄无疾而终,我父母的孝心在当时居住地被人们传为佳话。
在我孩提年代,我的父亲在劳作之余,经常教育我姐弟:做人要善良,更要有孝心,孝顺父母、公婆是做儿女和媳妇的责任。虽然他没上过学,八岁就给地主家放牛,却酷爱读书识字,常常偷偷地跑到地主家私塾窗外,听先生讲课,凭自己的天资聪敏,认识很多字,更从先生那里学到古时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每逢天阴下雨,我们一家人围坐父亲身边,听他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们打小在心里就懂得了孝顺父母公婆,是做儿女天经地义的责任。“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劝世之言。姐姐们出嫁后,她们在婆家受到的委屈,回娘家从来不敢说,在被我父母察觉后,父亲总是训诫自己的女儿:“你们在家是做女儿都很乖,现在在人家做媳妇,仍然要以孝顺公婆为自己的责任。孝顺、孝顺,孝字后面为什么是个顺字呢。”父亲娓娓说道:“一是顺从公婆的心意,你就尽孝了;二是你尽孝了,做一切事情你都很顺利了。”我的父亲因为过去家里困难,子女多,为了养家糊口,他白天劳作,晚上上山去打猎,因枪管爆裂,导致左手被截肢。茶余饭后,父亲总是告诫我们说:我虽然残疾,一辈子没有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一粒粮,过去在旧社会我们都能熬过来了,现在你们生活在新社会,以后无论如何要做到自食其力,不要让国家照顾,给政府添麻烦。
邻里有因赡养父母而引起的家庭纠纷,都来请我父亲上门做调解,他在了解具体情况后,总是语重心长地劝导说:“百善孝为先,做人子女、儿媳的,为人不把父母孝,问你身从何处来?”常常把人家子女、儿媳问得哑口无言,羞愧难当,从而让人家儿媳子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赡养父母的责任。转而,父亲又开导其做父母的,“做上人也要会做,上慈下孝,上行下效,作为长辈,不能偏心,一碗水不能端平,就不能让下辈们心服口服,从而引起家庭矛盾,家不和、外人欺啊”。
人常说:严父慈母,可我的家庭却是“严母慈父”,父母亲虽然不打骂子女,总是以说服教育的方式让人心服口服,在他们的教育下,我们姐弟从小就很懂事,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我父母亲在世时,我爱人传承了我母亲的孝道,从她嫁到我家,从来没有说过要分开父母单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赡养父母,我们做到了:不求做到最好(因为“最好”没有具体的标准),但求问心无愧。都说婆媳关系难处,而我的母亲对我爱人慈爱有加,我的爱人对我母亲尽孝无悔,她俩形同母女,令十里八乡羡慕不已,2005年西湖镇党委政府给予我爱人最高荣誉“好媳妇”。我的母亲一直活到2015年91岁无疾而终。他们虽离开了我们,但父母亲的家风家训教育,却永远让我们刻骨铭心。
我有两个女儿,在择婿嫁女的时候,只对女儿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我的女婿在家必须是个孝子!
新闻推荐
近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宣布,7月1日起,新老用户省内流量升级为国内流量(不含港澳台流量)。记者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