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福,我是农民的女儿,亦是农民的媳妇,记得婚礼是在低矮的平房里进行的,在那被婆婆张罗得干净、舒适、喜庆的房间里度过了自己的蜜月,坐过了女人的月子,一切都是那么惬意和愉悦。
与婆婆相处20多个年头了,回首走过的岁月,婆媳之间亲密有加、如同母女。
婆婆心灵手巧,是典型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女能人,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她仅上了初中,在乡镇企业工作多年,从事会计职业30余年。在当时乡镇企业红红火火的年代,作为会计主管的她,从不多沾公家一分钱,在外办事经常吃米粉,挤公交车。她60岁的时候,依然被聘请干着她的本职工作,作为媳妇的我很是支持她。我认为只要身体好,工作着是充实的,看着婆婆依然年轻、开朗的精神状况,我很为她高兴。直到早几年,在我们的劝导下,婆婆才偃旗息鼓回到老家休息。回家了,她依然闲不住,有空闲时间就编织着她的“艺术”人生,一双双漂亮精美的毛线拖鞋应运而生,一件件温暖亮丽的毛衣脱颖而出。做饭菜也是她的拿手好戏,朋友都喜欢到我家品尝婆婆做的饭菜。婆婆办任何事情都是干脆利索,让我这个当媳妇的敬佩不已,只好偷偷学一点,但远远不如。
婆婆思想开放。丈夫是独生子,上世纪70年代初,像她这种年龄又是农村户口的完全可以生两三个,但婆婆为了将精力放在工作上,率先在乡里领了独生子女证,将儿子培养得憨厚纯朴,自理能力比我都强。记得才与夫君恋爱时,因某些原因,竟遭到她和公公的反对。后来丈夫带我去见他们,他们丝毫未露出不欢迎的表情,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恋爱一年多,我们顺理成章地走入婚姻,婚后我从没把这件事记恨于心,我很理解她,谁不想为子女好。现在有反对儿女婚事的邻居与婆婆说起这些事时,婆婆总是开导式地说:“婚姻的事儿让他们自己做主吧,你越反对,他们会越坚
持,你不反对,他们也许还会冷静地看问题。”
婆婆朴实节俭、和睦邻里。婆婆从未见过公公的父母亲,公公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婆婆硬是省吃俭用扮好了“长嫂如娘”的角色,扶持弟妹们个个成立了温暖的家,才安心操持自己的家。因节俭惯了,直到现在还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将我的旧衣服穿在身上,还说挺合身,挺时尚的。我也常给她买些衣服,她常向别人说起从里到外都是媳妇买的。公公婆婆系外村人,因工作原因,落户到现在的村庄,要和大家搞好关系很不容易,婆婆很通情达理,从不搬弄是非,谁家有困难都热心帮助。
婆婆勤奋好学。年轻时,远在天津的公公不能分担一点家务,婆婆带着孩子学习至深夜,直到现在还经常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学习电脑知识,经常阅读报刊书籍。我们婆媳俩在一起无话不说,工作、学习、生活样样都谈得投机。每当我有什么不愉快的心事,婆婆均能洞察秋毫,也都能在谈笑之中为我解疑释惑,抚慰我的焦虑与不安,以特有的方式解开我心里的疙瘩。
母亲常对我说:“你要对公公婆婆好,他们为你们操劳了大半辈子,仅有你这么一个媳妇,又没有女儿,如果不好,他们会很伤心的。”母亲的话我常常记起,我想我会尽一个女儿的义务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愉悦、祥和、安康的晚年。
新闻推荐
黎青作在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部分农村在厕所改造中出现了“半拉子工程”,黄土地里,白色的厕所蹲坑格外显眼,却既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