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众说微评改厕岂能变“尬厕”

来源:安徽日报 2018-06-26 11:30   https://www.yybnet.net/

魏文彪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厕所革命”既让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又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但新华社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农村改厕在一些地方却“变了味儿”,出现了半吊子的“尬厕”——没墙、没顶,只有个蹲便器。

这样“赤裸裸”的“尬厕”,在山西娄烦县随处可见。2016年,该县我家村村民听说政府对建农村厕所扶持不少,每家每户都要修建,很多村民都把自家旧厕所拆掉,准备建新厕所。然而,由于改厕拆旧却未建新,一些村民陷入无厕所可上的地步,只能“打游击”解决如厕问题,令人尴尬至极。

改厕缘何变成半吊子工程?新华社记者调查时娄烦县卫计局相关负责人称,改厕资金由市县两级财政各出1000元,建好一个厕所不到3000元,市级财政能保证,但县级财力捉襟见肘,所以厕所没建完整。应该承认,部分县财政不宽裕,但如果县里决定要建并多方筹措资金,节约其他方面费用支出,改厕也不会变“尬厕”。近年来,有的贫困县违规建设豪华办公楼的新闻时有出现,也说明并不是没有财力建设民生工程,而是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别处。

“尬厕”问题折射出有的地方基层干部民生意识缺失。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各地应进一步增强民生意识,将民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民生改善状况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对不重视民生工作、不落实民生工程、改善民生福祉不力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促使干部强化民生意识。

避免改厕变“尬厕”,要加强对民生工程的监督力度。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经常开展明察暗访,督促基层干部落实政策,不能为完成数量而忽视质量。对执行不力导致民生工程“烂尾”的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以解决民生工程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

新闻推荐

家校之间如何实现和谐沟通?

(资料图片,请作者联系本报领取稿酬)核心提示近日,河南省驻马店西平县小学一名老师的辞职信被刷屏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老...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众说微评改厕岂能变“尬厕”)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