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岁的刘清家住五家渠市,2014年,她入职一家公司,担任财务部会计,并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
然而,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公司因经营不善,连续7个月都未向刘清发放工资。2016年6月,刘清提出辞职,要求公司在为其办理离职手续时全额补发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公司负责人拒绝支付补偿金,认为“辞职是你主动提出的,而且劳动合同还没到期,你提前辞职,所以公司不予补偿。”
刘清将公司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公司支付其劳动报酬7万元,以及两个月的经济补偿两万元,共计9万元,并提交了每月发放工资的银行明细单。法庭上,公司负责人表示认可自2015年12月起欠发刘清工资,但她是主动提出辞职,所以公司可以把欠的工资补给她,但拒绝支付经济补偿。
综合案情后,新疆兵团五家渠垦区法院作出判决,判令该公司支付刘清工资5.95万元,经济补偿1.7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主审法官解释,本案中,刘清被公司拖欠了7个月工资,在此前提下辞职,公司应当为她提供经济补偿。
“对于刘清的月平均工资计算标准,作为用人一方的公司理应提供工资发放原始凭证,但公司负责人未能提供有效证据。”法官说,刘清提供了工资卡的银行交易明细,表明了公司已实际发放工资数额,按照此数额的月平均数为计算标准,即每月8500元,7个月合计5.95万元。另外,据此标准,公司应当依法向刘清支付两个月的经济补偿,即1.7万元。
(均据新华网)
公司应当给我经济补偿。
新闻推荐
王先生凌晨收到的收费短信。扬子晚报6月25日报道,如果你正在熟睡,在凌晨突然传来交易扣费信息,你会不会被惊醒?近日南京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