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申报绥阳和湄潭撤县设区,习水撤县设市!
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共遵义市五届五次全会决定,同意申报撤销绥阳县,设立市辖绥阳区;同意申报撤销湄潭县,设立市辖湄潭区;同意申报撤销习水县,设立县级习水市。
全会认为,遵义市确立了“构建大城市、建设大遵义”理念,提出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辐射带动绥阳、湄潭、桐梓、仁怀同城化发展,形成承载500万人口的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绥阳县、湄潭县、习水县撤县设区(市),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
全会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要求,对绥阳县、湄潭县、习水县撤县设区(市)进行申报。
撤县设市:
1993年,国务院国发(1993)38号文《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中指出:"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当调整市标准,对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推进城市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撤县设市"并非新名词,1997年前就曾有一轮较大规模的撤县设市。1993年国务院出台撤县改市的标准,其中包含了人口、GDP、财政收入等众多指标。标准出台后,各地纷纷抢占机会。到1997年,考虑到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县改市造成的"假性城市化"、耕地占用等众多问题,国务院作出了"暂停审批县改市"的决定。此后,撤县设市进入了严格管控阶段。到1998年中国城市数目定格在668个,到2013年中国城市数量是658个,减少了10个。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上一级政府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县、市改区;另一方面,上级还是很小范围地批准了设市,比如2012年成立的海南三沙市。
撤县设区:
撤县设区一般是指市级行政单位将其下属的县级行政单位改设为区级的行政单位。撤县设区必须经省、市政府同意,最后经过民政部和国务院同意,经实地考察方能批准。
实质上,撤县设区是市(直辖市、地级市)通过行政手段将其所辖的县(县级市)调整为该市辖区(也就是市区)。
撤县设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撤县设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原标题:《关注 | 重磅!遵义申报绥阳和湄潭撤县设区,习水撤县设市!》
来源:今贵州
新闻推荐
◎房清江据报道,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次大修也将迎来一次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