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在《国语》《左传》这两部史书中,记载了大量越王勾践的事迹,却找不到勾践卧薪尝胆的记载。
在《史记》中,司马迁也只是说勾践“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而无“卧薪”之说。东汉的《越绝书》专述吴越争霸史事,书中没有勾践卧薪尝胆一说。最早把“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的是苏轼,一天他突发奇想,写了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替古人撰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孙权曾卧薪尝胆,但这与勾践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是谁把卧薪尝胆安到了勾践的头上呢?答案是文艺作品。明末,梁辰鱼的历史剧本《浣纱记》、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以及后人很多小说,虚构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情节,因为其影响很大,加之中华民族很崇尚这种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的精神,于是勾践卧薪尝胆就成了定论。由此可见,文艺作品的力量,可以改变“历史”。 李兴廉
新闻推荐
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日前发布公告称,广东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初步建成,将实现三个“零跑动”,即资质核验“零跑动”,公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