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只虾为何能火爆一座城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8-06-21 06:00   https://www.yybnet.net/

潜江小龙虾生态城。

火爆的销售市场。

小龙虾产品。

养殖火

2017年潜江市虾稻面积达到65万亩,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23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15万人,帮助2万人脱贫致富。

销售火

在销售旺季,潜江市每天的小龙虾成交量达到5万斤,每年有800吨小龙虾从这里运往全国300多座城市。

发展火

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向小龙虾加工出口、冷链物流、小龙虾虾壳“变废为宝”提取等方面拓展,形成完整产业链。

□本报记者 杨红左杉 文/图

6月12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专家编写并发布了 《中国小龙虾产 业 发 展 报 告(2018)》。报告指出,2017年全国小龙虾全社会经济总产值约2685亿元,养殖总产量为112.97万吨,其中湖北省 63.16万吨,年产量全国排名第一。

不到十年时间,一个外来生物,是如何变形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三栖 “明星”?在有着“中国小龙虾之乡”之称的湖北省潜江市,虾稻产业如何成就6家亿元企业、数十个产值千万的企业,解决当地十万余人就业?记者日前深入潜江市采访调查,试图解读小龙虾火爆背后的秘密。

养殖

创新

“虾稻共作”模式,造就绿色发展路

湖北省潜江市是著名的 “中国小龙虾之乡”。但在上世纪90年代,小龙虾曾一度遭到厌恶,因为小龙虾能夹断秧苗的根,在田埂打洞,让农民很是头疼。

2001年,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在全国范围率先将小龙虾放在水稻田里养殖并获得成功,被专家称为“虾稻连作”的种养模式从此横空出世。“虾稻连作”成功后,这一种养模式悄然在江汉平原流传开来。2006年,湖北省委把“虾稻连作”模式写进湖北省的“一号文件”,在全省多年的大力推广下,湖北一跃成为世界小龙虾养殖中心。

在潜江龙湾湖北交投小龙虾产业公司标准化养殖基地,虾稻田刚刚起完头季虾,秧苗便已插上,幼虾在稻沟中嬉戏,水面不时泛起阵阵涟漪。基地项目部负责人徐杨说,这是潜江人首创的“虾稻共作”模式。“虾稻共作”模式,被农业部誉为现代农业的“革命性”创举,被评价为“四小”典范(小银行、小粮仓、小水库、小肥料厂),每年可收一季稻谷、两季虾。

潜江市农业局副局长郭庆介绍,潜江虾稻,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经过18年的创新发展,造就了一条引领全国的生态、循环、绿色农业发展之路。打造了味道工厂、虾皇、虾乡稻等知名虾稻品牌。2017年,该市虾稻面积达到65万亩,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23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15万人,帮助2万人脱贫致富,小龙虾加工出口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虾稻产业发展的引领者、示范者、带动者。凭借优质、高产、技术以及品牌等优势,潜江捧回了“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两块金字招牌。

销售

每天800吨小龙虾,送往全国300多个城市

6月11日,正值小龙虾的销售旺季,记者来到了潜江市小龙虾交易中心。早上六点钟,天微微亮,交易中心的广场上就停满了挂着全国各地车牌的大货车,本市以及邻近县市的虾农陆续赶来交售小龙虾,上百个收购商在这里一字排开,市场人声鼎沸。

“高峰期每天有800吨小龙虾从这里运往全国300多座城市。”潜网集团董事长助理兼副总经理、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负责人聂晓峰告诉记者,潜江的小龙虾,不是卖湖北,是卖给全国,卖给全世界。

每年从4月到10月的半年时间,小龙虾都是大江南北餐饮市场的明星。仅潜江市域内龙虾餐饮店就超过2000家,推出龙虾菜品100多个,年消费小龙虾50万吨,旅游消费3亿元。

去年以来,小龙虾更是搭上了电商快车。湖北省多家小龙虾加工企业,在电商平台上推出小龙虾套餐,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和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等线下交易平台,实现全国所有地域48小时快递送达。2017年,湖北省小龙虾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亿元。在今年6月举行的“淘宝首届国际龙虾节”上,6万斤潜江小龙虾4天之内被抢购一空。

随着交易量的增加,曾经被“嫌弃”的小龙虾,也成了出口创汇明星。有着15年经营历史的湖北莱克集团,形成年产值超过100亿的产业链,去年出口小龙虾583个集装箱,创汇1.5亿美元。

问题

种业体系发展滞后,精深加工还需加强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荆州、黄冈、孝感、荆门、潜江、鄂州、黄石、天门等9个市的小龙虾养殖业也逐步发展,养殖区域逐年扩大,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小龙虾产业,俨然已成为“金疙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

首先,小龙虾种业体系建设滞后于养殖发展,苗种繁殖主要依靠养殖者自繁自育。6年前,湖北省为解决小龙虾产业苗种瓶颈问题研发小龙虾自然繁殖技术。现如今,由于养殖者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出苗有早有晚,养成的商品虾规格偏小。加之质量不稳定,苗种捕捞、运输、放养后的成活率较低,病害时常发生,影响了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因此,进行与种业建设相关的种质资源调查、良种培育以及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的研发工作亟待加强,完善的小龙虾种业体系亟待建立。

其次,加工业有待大发展。目前,小龙虾消费方式主要是鲜活消费,影响小龙虾消费范围和消费群体的扩大,产品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波动,方便家庭消费的加工产品较少。同时,小龙虾可食用部分的比例仅占16%—20%,综合利用率低,精深加工发展还有很大潜力,产品附加值并未完全得到开发,加工业有待加大发展。

发展

从虾壳中提炼“宝贝”,大力延长产业链

随着市场的普及、消费体量的增大,这一产业面临一个大难题:整个虾身能吃的部分只有20%,剩下的虾壳、虾头等“废物”占到80%。为了使小龙虾虾壳 “变废为宝”,2007年潜江市华山水产食品公司与武汉大学联手成立了甲壳素工程技术中心,成功从虾壳中提炼出了甲壳素、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产品。

甲壳素是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外壳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物质,具有多种生理调节机能,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

2009年,华山公司投资4.15亿元,建成年处理10万吨废弃虾壳提取氨盐和虾鱼加工资源利用项目,成功拿到了“健”字号批文。“甲壳素等虾壳衍生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应用价值,这些衍生品的附加值将比原来提高10至100倍,有望转化增值的直接效益超过数百亿元。”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从养殖户手中收来的小龙虾,虾肉被加工成虾球、卤虾等包装食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并出口至欧美。剩下的虾壳就由华山公司集中处理,加工成甲壳素等衍生品。就这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湖北小龙虾产业,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向小龙虾加工出口、小龙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方面拓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据统计测算,2017年潜江市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综合产值达851.82亿元,同比增加17.76%。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60万人。

新闻推荐

8年来,发现漏气100余起,捡到失物20余次,帮助孤寡老人80余户 为居民抄表服务的“生活管家”

一份简单的工作坚持了8个年头,她说:“抄表抄的不只是表数,抄的是民心、是安全、更是责任。”黄恢琴,一位出生于江西省武宁县...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今日“夏至”2018-06-21 05:59
评论:(一只虾为何能火爆一座城)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