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离中考还有两天,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九(4)班家长代继华和几位家长一起,专程到学校和老师们道别。初中3年,大概要上3600多节课,代继华就旁听了3000多节课。这既是学校“开门办学、推门听课”家长督学政策的具体实践,也是这位“全职妈妈”为确保孩子不分心而采取的一招。代继华听课比很多学生还要认真,对知识点也吃得很透,其他家长戏称,“她现在去中考都没有问题”。(新闻详见6月18日《长江日报》)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平凡而伟大的“父母心”究竟怎样,相信世间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古有孟母三迁、陶母诫子、岳母刺字、欧阳修之母以荻画地教子识字,如今亦有“陪堂妈妈”陪子读书3000多节课,剧情虽然略有异,贯穿的慈母之爱却是亘古未变——莫等到父母白发染鬓才想起追问“时间都去哪儿了”,且看这3000多节课背后的光阴流转,我们足以读懂母爱浸润的分分秒秒。
我们尽管深深感动,但却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孩子的成长固然需要父母的呵护、关爱乃至陪伴,但更远更长的道路需要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丈量。初中阶段的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原本是其成长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很多东西家长不能也无需过多替代或包办。否则,不只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缺失了对人生挫折成败的体验,缺失了对学习成长规律诸多细节的总结概括,靠填鸭式灌输而得来的知识和经验,并不能在身上自如转化。
对于多数为人父母者来说,自己也有工作和生活,不可能把全部时间精力用在子女教育上,做到全天候陪伴。况且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是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的事情,要相信老师、相信孩子、相信师生彼此磨合向上向好的努力,不能轻易将课堂内外、家校之间完全混为一谈。即便是拥有充足时间的“全职妈妈”,也要为孩子成长保留安静而独立的空间,可以远远观望并在适时递过一根助其支撑的拐杖,可以不定期参与“开门办学、推门听课”以掌握孩子的课堂听课学习状态,但绝对不能以课堂为家、过多过细过于琐碎地干预孩子成长,襁褓化生存对孩子弊多利少。张培元
新闻推荐
○○通讯员韦崇洁记者叶露婷晚报讯在12日开展的禁赌宣传周启动仪式暨集中开展销毁赌博机活动上,记者了解到了一起利用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