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不良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2016至2017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6%。市教委巡视员王定东昨日表示,未来将通过加强视力分级管理、鼓励学校为学生建立视力档案、推广形体健康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深化中小学防近视干预,降低校园“小眼镜”低龄趋势。
王定东介绍,从近几年的监测数据看,2016至2017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6%,与2015至2016学年度持平,“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视力不良问题呈现了明显低龄化的趋势。”
为此,本市投入1.1亿元完成了对全市1278所中小学、35058间教室及黑板照明的标准化改造。同时,每年免费开展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加强视力健康水平监测。王定东表示,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视力的监测,把学生按照视力水平分为重、中、轻、临界、良好等多个级别,加强中小学生视力分级管理,为学生建立个性化档案;同时与家长积极配合,为学生寻求科学专业的矫治。记者了解到,这一措施将由各个学校自主实践,不少学校的实践效果已经得到了证实。比如,目前史家小学将所有学生视为视力干预的对象,对全校学生每学期进行视力检查,对边缘视力学生分段管理、定期监测,监督其用眼行为、纠正用眼习惯。据统计,5年来累计对边缘视力学生干预4846人次。
据透露,下一步,在前期部分学校试点的基础上,本市还将依托北京体育大学专家的形体健康教育研究,在全市推广形体健康教育,指导学校通过“三个10分钟”,即正确的坐、站、走各10分钟,破解中小学生体质下降、视力低下率居高不下的难题。
(原题为:《1.1亿元改造中小学照明防控近视》)
新闻推荐
手捧刚领到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美籍华人蓝宁博士竖起了大拇指,满意之情溢于言表。6月14日,在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