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已从6月1日起将免密支付额度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然而,本应是便捷支付方式的功能却在用户办卡时被默认开启,用户也无法自行选择免密免签额度。那么有关机构在开通“小额免密免签”功能时是否对用户有明确告知义务?免密支付额度该如何确定?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调查“小额免密免签”被悄悄开通
“一直觉得刷卡付款就应该输密码,那天真的吓我一跳。”广西南宁市民梁飞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去商场购物,结果在用信用卡付款时,收银员仅仅将信用卡往pos机上面一放,只听“嘀”的一声,就完成全部支付。在询问收银员为何不用输入密码后,梁飞得知其信用卡已经被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功能。“我办卡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告诉我这个功能已经开通了。”梁飞说。
记者随后使用几张不同银行的芯片借记卡和信用卡进行试验发现,卡面标有“闪付QuickPass”的银行卡在实际支付时,只要支付金额在一定范围内,交易均无需输入密码。
针对这项“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记者分别打电话咨询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广发银行的电话客服,了解到,这项功能是中国银联联合各家成员机构推出的一项小额快速支付服务,在用户开卡时会自动开通。许多用户向记者反映,在用户实际办卡过程中,银行的工作人员和系统没有对于开通该项功能的任何提示。
记者在中国银联官网上看到,银联小额免密免签是中国银联为持卡人提供的一种小额快速支付服务。当持卡人使用支持“银联云闪付”的移动智能设备等(主流手机Pay、可穿戴设备)或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联IC卡,进行300元以下(含300元)的非接触式交易时,只需将移动智能设备或卡片靠近POS机终端的“闪付”感应区,直接“一挥即付”。支付过程中,持卡人不会被要求输入密码,也无需签名。
交易虽便捷,背后藏隐患
“支付不需要密码总觉得会带来不少潜在的安全隐患。”梁飞说,“有点担心自己不知情时付了钱。”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实际上身边有不少人都或多或少使用着“小额免密免签”功能,但却一直对此并不知情。
平时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的张远鸿表示,他在工作中需要经常用借记卡或信用卡来支付相关费用。他表示并不觉得每次交易输入密码很麻烦,反而更有安全感。
记者上网搜索关键词发现,针对“小额免密免签”功能的争议一直存在。曾有媒体曝出有不法分子利用此功能盗刷车辆ETC卡,还有网民反映说怀疑有不法分子当街拿着支持“小额免密免签”的支付设备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随机往他人的钱包上蹭,以此通过感应来盗刷卡内资金。
中国银联在其官网表示,目前支持“小额免密免签”功能的商户数量超过数万品牌的百万家门店,所有支持“小额免密免签”的商户均经过严格筛选。中国银联同时还联合包括各商业银行在内的收单机构,建立了规范的商户日常交
易监测机制,确保用卡环境安
全可靠。
但一些支持“小额
免密免签”服务的商家
表示,日常经营中,如
果有顾客拿借记卡或
信用卡来结账,几乎不
会去核实持卡人身份。在
消费金额符合“闪付”标
准的情况下,因为无需
顾客输入密码,商家也会直接使用此功能而不会提前征求顾客意见。
专家默认开通侵害用户知情权
针对以上情况,有法律界专家表示,“小额免密免签”功能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便捷交易的作用,但默认开通此项功能却未曾及时提示开卡者,侵犯了持卡人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北京市同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殿明表示,客户在办理借记卡和信用卡时与银行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合同关系,银行有义务告知客户其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只有在客户同意即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的情况下方能为客户开通相对应的服务项目。
王殿明认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客户享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客户可在充分考虑安全性情况下,做出选择或不选择的表示,银行无权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该项服务。如若默认开通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支招你可关闭“闪付”也可“降限”
多家银行客服都表示,如果持卡者觉得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这项功能不安全,可以拨打发卡银行的客服电话进行取消,或者在办卡的时候直接关闭该功能,也可以申请降低“闪付”功能的限额。
有关人士还提醒,消费者在开通第三方支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如果是免密码自动扣费,必须要建立第三方支付的约定合同,否则不能单独扣费。
综合新华社、《北京晚报》等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燕)6月12日上午,全市侨联改革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李舰舶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明确,当前侨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