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心安书屋”整理毕业生留下的书籍。
■晚刊记者 莫永娟 文/图
6月9日,来宾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结束人生第一大考,正热火朝天地收拾行李,准备阔别母校。与其他学校毕业季撕书狂欢、遍地垃圾的场景大相径庭的是,该校的校园内一如既往地整洁干净。学校后勤处副主任韦海源告诉记者:“除带回家的,高三学生留下的书籍,大部分会捐献到‘心安书屋\’,供低年级学生购买,以此循环利用。至于卖书的收益,则全部纳入心安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学子。”
据悉,“心安书屋”是来宾高级中学构建节约型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2013年,该校荣获国家级节约型示范单位称号;2017年9月,该校又被列为全区创建国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单位。
见微知著 点滴细节构建节约型校园
来宾高级中学于2011年9月首次招生,占地267亩,总建筑面积6.71万平方米,现有学生4593人。建校近7年,作为来宾城区面积、人数等规模较大的学校,节能改造工作一直是校方努力的重点。截至2017年10月,该校已在节能改造工作中投入650万元,节能工作也跃上新台阶。
校园整体规划建设节能环保化是该校节能成效体现之一。来宾高级中学教学楼整体规划设计确保最佳采光、通风和隔音效果,白天上课基本采用自然光,不需开灯耗电;校内数量庞大的草地灯、庭院灯、高杆路灯全部由时控开关控制,安排有专人根据实际需要分时区通电和断电。
另外,学校分区、分类、分层、分时控制供电;投入185万元,在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的开水间安装新型节能直饮水制水设备;投入36万元,在所有教学、生活场所安装节能灯……
节能设施管理日渐专业化。学校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聘请专业队伍对全校的直饮水系统、宿舍热水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进行全程定质、定量、定额维护,确保100%的使用率。
节能管理制度化逐渐完善。该校加强制度建设,制定节能管理制度,实行节约用水用电的管理方案。
“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是深入推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的重点工作,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学校在这方面更是责无旁贷。”韦海源表示。
全民参与 持之以恒巩固“领跑者”称号
构建节约型校园文化,创建国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少不了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和维护。来宾高级中学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吸引师生踊跃参与,力争由少带多,最终让全民参与创造低碳、环保、绿色生活。
2017年9月,被列为全区创建国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单位后,来宾高级中学立即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节能办的指导和要求,继续投入15.8万元创建资金,其中市财政专项资金7.3万元,学校自筹8.5万元,开展雨水收集利用、高校绿化灌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等节能改造工作,通过校市同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节能环保意识深入学校课堂。该校利用新课程改革、学科知识、主题班会等形式融合节能内容,大力表彰节能环保效果显著班级,打造“节约用水用电”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带,极大推动全校节约型公共机构体系建设。
通过广泛宣传,师生自觉节约。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平台进行节能宣传,在校园、餐厅、教室、运动场、宣传栏等处悬挂提示标语;利用国旗下的致辞和讲话,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节能活动;学校团委成立环保社团,开展以环保、节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实行奖励机制,激发节能动力。学生宿舍用水实行定额用水,对全校用水量最少的100个宿舍实行表扬奖励,除了物质奖励,精神表扬则通过广播宣传、张贴红榜、颁发节能锦旗体现。通过召开学生大会进行通报和颁奖,激励更多的学生节约用水,实现节水目标。
“这几天陆续收到很多旧书,我们将尽快按照类型整理好,争取早日在心安书屋上架出售,所得资金用于校内贫困学生资助。”6月9日,高一学生权龙泽域作为志愿者早早来到学校,忙着归整高三毕业生的旧书,身体力行地践行节能环保活动。“这样的思维已经渗透到每位师生言行举止中,节约、环保、绿色等理念充斥在校园校园每个角落。”韦海源表示,下一步,学校将把创建过程中形成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各处室的绩效考核、各班级的量化管理中,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体系建设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11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先予仲裁”裁决应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