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范仲淹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来源:西昌都市报 2018-06-12 10:58   https://www.yybnet.net/

范仲淹画像。 据网络

洪武年间,有位叫范文从的御史,直言上书怼皇帝。敢逆龙鳞,自是死路一条。问斩前,朱元璋照例翻了下名册,当老朱看到他的贯时,急忙传唤他到跟前。

“莫非你是范仲淹后人?”

“臣是范仲淹十二世孙。”

然后,奇迹发生了!老朱的态度秒变,不但赦免了他,还赏了5张免死铁券——5匹锦帛,上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和老朱之间,隔了整整一个元朝。老朱却“见名如晤”,给足了面子。范仲淹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呢?

-1-

-2-

范仲淹,得名由来是致敬南朝文学家江淹(就是江郎才尽那位)。

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改嫁朱氏,他随之改名叫朱说。

他少有大志,曾在一座灵祠里问:“我将来能当宰相吗?”静默的神灵雕像似在回答:不能。

“既不能当良相,那就作良医吧。”

良相、良医虽然地位悬殊,但都以造福百姓为宗旨。小小年纪,他就有了一颗济苍生的心。

某夜风雨大作,雨敲打在窗外芭蕉上,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他辗转难眠,遂披衣起身夜读书。

-2-

23岁那年,他劝阻朱家兄弟们不要挥霍浪费,反被讥讽“我自用朱氏钱”,关你什么事?

惊骇之余,他从旁人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命运待他并不友好,可贵的是他没屈服。他先是改回原来的名字,然后携琴背书,只身前往应天府(今商丘)求学。母亲派人来追他回去,他拒绝了。

齐秦有首歌:“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范仲淹也不为别的,只为证明自己是块读书的料。

-3-

千年前,先贤颜回住在陋巷,过着箪食瓢饮的生活,但他一心扑在学习上,不改其乐。

在范仲淹身上,我们能瞥见颜回的影子。

在应天府书院求学期间,范仲淹每天煮两升粥,待粥凝结后,划分成4块,早晚各2块(古人仅两顿正餐),拌点腌菜就满足了。读书困乏了,就洗冷水脸。

应天府留守听说了他苦读的事迹,特地派人送来美味的饭菜,范仲淹却谢绝了:“我今天尝到美食,今后再看到粗茶淡饭,就难以下咽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范仲淹深谙此中道理。

某天,宋真宗车驾路过应天府,观者如堵。同学们都去围观,唯有范仲淹不为所动,仍待在书院里读书。有位同学问他为何如此,范仲淹给的回答霸气十足——今后有的是面圣机会。

范仲淹并没有夸下海口,27岁那年,他一举中第,在殿试环节面圣了。

27岁中进士,这在封建科举时代是很难得的。想当年,同是27岁中进士的白居易,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毕竟有的人皓首穷经,却连举人都没考上。

可以说,范仲淹算个幸运儿。命运女神为什么垂青他?因为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4-

及第后,范仲淹被委派至泰州当官。

你是哪种人,就会拥有哪种友情。范仲淹“耿直淡泊,先忧后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注定了他也将遇到这类人。

在泰州,他结识了3位挚友。

第一位是滕宗谅。或许你对这个名字陌生,但肯定背过《岳阳楼记》,首句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没错,滕宗谅,字子京。他和范仲淹是“同年”。(同榜进士)

在泰州修筑海堰(范公堤)时,开工不久,就遭遇了特大暴雨。海上波涛汹涌,一个浪就能把岸上的兵工、民夫冲得没影儿。适逢范仲淹、滕宗谅在现场督工,当时“兵民惊逸”,唯有范滕二人“神色不变”,镇定自若地指挥堵水。

第二位是富弼。他比范仲淹小15岁。朱熹曰:“朋友,以义合者。”因为两人志同道合,所以成了忘年交。范仲淹夸这位有为青年是“王佐之才”。

第三位是林逋。林逋淡泊名利,朝廷招他做官,被他婉拒。他隐居山林,终身不娶,梅妻鹤子。范仲淹倾慕他的仙风道骨,遂写了首《寄赠林逋处士》,赞他“风俗因君厚,文章至老淳”。

林逋也写了首《送希文寺丞》作答,其中有几句是这样:“马卿才大能为赋,梅福官卑数上书。”这意思是范仲淹才比司马相如;官小,却像梅福那样心系天下。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如果朋友们正能量满满,你也会积极向上,反之亦然。

-5-

公元1026年,母亲逝世,范仲淹回应天府服丁忧。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也是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生命中的伯乐——晏殊,就是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那位。晏殊当时担任应天府知府,他特邀范仲淹担任应天府学主管。范仲淹一听是去母校任教,立刻就答应了。

晏殊不仅慧眼识才,还毫无保留地提携他们。几年后,晏殊回京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便向朝廷推荐了范仲淹。于是,范仲淹被任为秘阁校理,来到京城。

-6-

宋仁宗12岁登基,因为年幼,暂由刘太后垂帘听政。范仲淹到京赴任这一年,仁宗已20岁。按理说,刘太后应该还政于他。但是,刘太后似乎对权力恋恋不舍。

耿直的范仲淹就上疏要求刘太后还政。自刘太后当权以来,还没有哪个大臣敢这么做。

如此大胆直率,舍范仲淹其谁?

得罪了刘太后,范仲淹在京城内难以立足,便申请外调做官。范仲淹离开京城那天,仁宗伫倚高楼,凭栏远眺,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7-

公元1033年,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去世,仁宗亲政。仁宗立刻想到了忠臣范仲淹,召他回京,为右司谏。范仲淹秉性耿介,任谏官再合适不过了。

然而,在京城还没待多久,江淮等地闹蝗旱。范仲淹主动请缨前往灾区视察,所到之处,开仓赈济。他还下令捣毁祭祀活动场所,把精力、财力集中到救灾上。

刚斗罢江淮蝗旱,又跑去苏州治水。当时,苏州发大水,“郡中灾困之氓,其室十万。”为解救这十万灾民,他亲自对苏州水道做调研,提出疏导方针;又亲自部署挖河工事,常常衣不解带,宿在海边。

-8-

因为治水有功,他再被召回京。然而,以范仲淹的耿介秉性,京城终究是待不长的。

没多久,他就同宰相吕夷简杠上了。因为不满吕夷简任人唯近,他上“百官图”,指着图向皇帝说明,怎样是循序升迁,怎样是越级而进;怎样是出于私心,怎样是才算公平。这些意见,矛头直指吕夷简。

吕夷简不甘示弱,也指控范仲淹越级告状、拉帮结党、挑拨离间。

最终,吕夷简被罢官,范仲淹也被贬饶州。

离开京城时,梅尧臣写了首《灵乌赋》以寄之,劝范仲淹学喜鹊,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遭人白眼,从此拴紧舌头,避免引火上身。范仲淹写了首《灵乌赋》作答,表示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史记》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附和的声音更易接受,但听久了,会被麻痹,失去判断;反对的声音虽然刺耳,但却往往能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

(下转22版)

新闻推荐

夏日插秧忙

6月10日,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农场的农民驾驶插秧机插秧。正值夏日,地处江海平原主要产粮区的江苏省海安市的农民正忙着起秧、...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范仲淹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