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家书屋不能沦为形象工程

来源:陇南日报 2018-06-08 01:21   https://www.yybnet.net/

谢晓刚

农家书屋从2005年开始试点,2007年全面启动,到今年已有11年了。从第一家到如今的几十万家,农家书屋为解决农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是,一些农家书屋的利用率不高,以至于原本利民便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沦为“形象工程”。

在农家书屋的建设方面,海南省的做法可供借鉴。为了农家书屋建设能够与时俱进,海南省注重农家书屋软硬件升级换代,在有条件的地区,着力推进数字化农家书屋试点建设。在三亚市、海口市,新建的农家书屋大多设有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均配备音响、投影机、讲台桌椅、电脑等,在基础设施及管理服务不断完善的同时,丰富了书屋的项目内容,增强了农家书屋的吸引力。

农家书屋存在利用率不高、来看书的农民不多等问题,可能因为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各种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普及后,农民能够很方便地获取信息。建设农家书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思维的倡导,而不必纠结于传统的屋、书、人。要想农家书屋有着更大的作为,得到农民的认可,吸引他们的关注,就需要与时俱进,利用好“互联网+农业”模式,让农家书屋“赶时髦”。

进入互联网时代,大容量的新鲜资讯飞速传播,农家书屋如果缺乏应有的时代气息,即使配备再多的书、出台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很难吸引村民前往。由此可见,陈旧的形式让部分农家书屋掉了队。

当务之急,不能总纠缠于农家书屋没人管理或者没人来读书,而应该正视人们读书的形式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发生了改变。农家书屋建设应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基层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阅读习惯,进行改造升级。比如:多媒体设备、电子借阅机的配备使用,可以拉近村民与现代科技成果的距离,丰富乡镇群众的文化生活。

总之,农家书屋是关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惠民利民的实举,但务实的同时也要务“时”,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强化“互联网+农业”的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推动农家书屋更好地满足家庭、个人的需求,让广大农民群众跟上时代的脚步,成为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新闻推荐

宿迁一学校负责人玩直播 教幼儿园孩子喊麦唱“乞丐要饭歌”

现代快报6月7日消息,最近,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的一位“花校长“火了。这位被称为“花校长”的男子是短视频平台快手上的一名...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家书屋不能沦为形象工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