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
□河北李英锋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南县等地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来,将孝文化植入移风易俗、脱贫攻坚建设等活动中去,有针对性地治“不孝病”,还开通了不孝行为“举报热线”。龙南县在表彰宣传一批“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的同时,也严厉处置曝光一批不善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的反面典型,并建立不孝行为“黑名单”制度,对拒不赡养父母的,由法院纳入失信“黑名单”。(据澎湃新闻6月6日报道)
不孝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遗弃、拒不赡养父母等不孝行为侵犯了老年人的权益,影响了家庭和睦,伤害了社会伦理。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两种义务相互对应,构成了特殊的亲子契约关系。百善孝为先,孝道也属于诚信的范畴,可以说是最大的诚信,不孝就是伦理失信。从法律角度看,拒不赡养父母,拒不履行支付赡养费等法律义务,其性质与拒不偿还借款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老赖的表现,如果一些人拒不执行法院作出的要求履行赡养义务的判决、调解,就属于失信被执行人,法院将这些不孝之人拉入“黑名单”,既合情又合法。
实际上,之前一些地方的法院已经有将“不孝老赖”拉入“黑名单”的先例,曾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建立“不孝黑名单”制度,这意味着社会已经逐步形成用法律和征信机制惩戒不孝行为的共识,意味着以“黑名单”制度为核心的征信机制的日渐成熟与完善。
“不孝黑名单”具有道德和法律双重约束功能。谁进了“不孝黑名单”,就相当于被贴上了“不孝”的负面标签,就会丢人现眼,就会遭受社会评价的“减分”甚至“降级”。在熟人社会,这样不光彩的事会给涉事者带来不小的精神压力。如果因为不赡养父母而受到信用惩戒,投资、贷款、坐高铁、坐飞机、旅游、住宿甚至子女上学等都受到限制,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压力,能够倒逼和督促伦理失信者履行义务,对其他人也能产生必要的震慑、教育作用。
希望各地都能尽快探索和建立“不孝黑名单”制度,希望“不孝黑名单”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孝道与和睦,能给为人父母的老年人带来更多福祉。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白国龙6月5日21时07分,我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H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