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冯骥才:记韦君宜

来源:东昌时讯 2018-05-24 08:46   https://www.yybnet.net/

韦君宜我对自己毫无把握。我想,如果我没有遇到韦君宜,我以后的文学可能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我认识她几乎是一种命运。

初见不识君

1977年春天我认识了韦君宜,认识她几乎是一种命运。 

当时,李定兴和我把长篇处女作《义和拳》书稿寄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怯生生的我对自己毫无把握。可没多久,小说北组(当时出版社负责长江以北的作者书稿的编辑室)的组长李景峰便表示出热情与主动,这使我和定兴差点成了一对范进。跟着出版社就把书稿打印成两册征求意见本,分别在京津两地召开座谈会。

于是,李景峰来津,还带来一位身材很矮的女同志,说是“社领导”,那神气似乎等待我的一番惊喜,但我却只是陌生又迟疑地朝她点头。我当时脸上的笑容肯定也很窘。后来我才知道她在文坛的名气,并恨自己的无知。 

受气反道谢

座谈会上我有些紧张,倒不是因为她是“社领导”,而是她几乎一言不发,我不知该怎么跟她说话。会后,我请他们去吃饭——这顿饭的“规格”在今天看来简直难以想象!1976年的大地震毁掉我的家,在我的眼里,劝业场后门那家卖锅巴菜的街头小铺就是名店了。

这家店一向屋小人多,很难争到一个凳子。我请他们站一个稍松快的角落,守住小半张空桌子,然后去买牌,排队,自取饭食。这饭食无非是带汤的锅巴、热烧饼和酱牛肉。待我把这些东西端回来时,却见一位中年妇女正朝着韦君宜大喊大叫。原来韦君宜没留意,坐在她占有的一张凳子上。这中年妇女很凶,叫喊时龇着长牙,青筋在太阳穴上直跳,韦君宜躲在一边不言语,可她还是盛怒不息。韦君宜也不解释,睁着一双小眼睛瞧着她,样子有点窝囊。有个汉子朝这不依不饶的女人说:“你的凳子干吗不拿着,放在那里谁不坐?”

多亏汉子的几句话,一碗水似的把这女人的火气压住。我赶紧张罗着换地方,依然没有凳子坐,站着把东西吃完,他们就要回京了。这时韦君宜对我说了一句话:“还叫你花了钱。”这话虽短,甚至有点吞吞吐吐,却含着一种很恳切的谢意。她分明是那种羞于表达、不善言谈的人吧!

这就使我更加尴尬和不安。多少天里一直埋怨自己,为什么把他们领到这种拥挤的小店铺吃东西。使我最不忍的是她远远跑来,站着吃一顿饭,无端端受了那女人的训斥和恶气,还反过来对我诚恳地道谢。

相见不语背后夸

不久,我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修改书稿,住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那幢灰色而陈旧的办公楼的顶层。我每改过一个章节便交到李景峰那里,他处理过再交到韦君宜处。我很少见到她,大都是由李景峰间接听到韦君宜的意见。我完全感觉得到,只要他在韦君宜那里听到什么好话,便恨不得马上跑来告诉我,笑嘻嘻地说:“老太太(人们背后对韦君宜的称呼)又夸你了,说你有灵气,贼聪明。”他每次说完准又要加上一句:“别翘尾巴呀,你这家伙!”我呢,就这样接受着这位责编美好又执著的情感。

然而,我每逢见到韦君宜,她却最多朝我点点头,便擦肩而过。一次,她忽然把我叫去,与我谈起对聂士成和马玉昆的看法,再谈小说人物的结局,相互关系,史料应用与虚构,还有书稿的语病。然后,她从满桌书稿中间的盆地似的空间里仰起来对我说:“除去那些语病必改,其余凡是你认为对的,都可以不改。”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一种温和的、满意的、欣赏的笑容。

随后,她把几页附加的纸夹在书稿上,叫我抱回去看。我一看便惊呆了,上面密密麻麻竟写满修改的字迹,有蓝色圆珠笔改过,再用红色圆珠笔改,然后用黑圆珠笔又改一遍。想想,谁能为你的稿子付出这样的心血?

护我走上文学之路

那时我工资很低,还要分出一部分钱放在家。每天抽一包劣质而辣嘴的“战斗牌”烟卷,近两角钱,剩下的钱只能在出版社食堂里买那种五分钱一碗的炒菠菜。往往这种日子的一些细节刀刻一般记在心里。比如那位已故的、曾与我住一起的新疆作家沈凯,一天晚上他举着一个剥好的煮鸡蛋送来,上边还撒了一点盐,为了使我有劲熬夜。再比如朱春雨一次去“赴宴”,没忘给我带回一块猪排骨,用稿纸画了一个方碟子,下面写“冯骥才的晚餐”,把猪排骨放在上边。至今我仍然保存这张纸,上面还留着油渍。

有一天,李景峰跑来对我说:“从今天起出版社给你一个月十五块钱的饭费补助。”每天五角钱!怎么会有这样天大的好事?李景峰笑道:“这是老太太特批的,怕饿垮了你这大个子!”当时说的一句笑话,今天想来,那时没被几十万字累垮,肯定就有韦君宜的帮助与爱护了。

我不止一次听编辑们说,韦君宜在全社大会上说我是个“人才”,要“重视和支持”。然而,我遇到她,她却依然若无其事。我似乎已经习惯了,但我知道我在她心里的位置;她是不是也知道,我虽然没有任何表示,但她在我心里却有个很神圣的位置?

真真切切记在心里就好

去年(1997年)秋天,王蒙打来电话说,一些朋友想为老太太祝寿。但韦君宜本人因病住院。王蒙说他知道韦君宜曾厚待于我,便通知我。

王蒙也是个怀旧的人。我好像受到某种触动,忽然激动起来,在电话里大声说是呀,是呀,一口气说出许多往事。王蒙则用他惯常的玩笑话认真地说:“你是不是写几句话传过来,表个态,我替你宣读。”

于是,我第一次直露地把我对她的感情写出来。但事后我得知老太太因病,头脑已经不十分清楚了。瞧瞧,等到我想对她直接表达的时候,事情又起了变化!但转念又想,人生的事,说明白也好,不说明白也好,只要真真切切地在心里就好。

尽管老太太走了。这些情景却仍然——并永远地真真切切保存在我心里。人的一生中,能如此珍藏在心里的故人故事能有多少?于是我忽然发现,回忆不是痛苦的,而是寂寥人间一种暖意的安慰。

(本文是冯骥才1998年4月7日所写,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朝内166号记忆》冯骥才著)

新闻推荐

农民手中的沉睡资本正被唤醒——吉林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见闻

□新华社记者薛钦峰段续五月的吉林正是一片春耕繁忙的景象,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镇农民范荣峰用自家的住房作抵押贷...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冯骥才:记韦君宜)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