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邹倜然)近日,浙江省“蓝天保卫”1号专项执法行动掀起的环保风暴仍在持续中。前几天,这场抽调百余人、覆盖11个设区市的省级大气污染强化督察,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听汇报”的随机抽查模式,堪称浙江史上“最严”。在为期6天的督察中,督察组共检查各类企业139家,发现101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其中12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被生态环境部列为“蓝天保卫战”的重点区域。浙江省开展的“蓝天保卫”1号专项执法行动,重点督察内容包括: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联网及运行情况;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涉及火电等6大行业企业相关环境问题的整改情况;企业排污许可证情况。
“既要查大问题,也不放过小问题。”一名督察组成员告诉记者,检查过程中并不存在“抓大放小”,之所以选择在春季展开省级大气督察,是因为冬春季节,由于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往往是大气污染高发期。
督察结果显示,企业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有的违规违法,更多的是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
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于2007年、2010年分别进行过两次技改,产能扩大,目前还未经过环保审批;企业矿石原料露天堆放,铁水渣露天堆放,“三防”措施不完善;一期烧结废气排放在线监控设施的进口原烟气浓度监测不准确。
而在常山一家水泥厂,督察组发现虽然该企业对重大污染源的防范并无疏漏,但有几十万吨的钢渣露天堆放,堆积面积较大却无遮挡措施,一旦刮风下雨,极易导致扬尘或水污染问题,是潜在的环境隐患。“由于钢渣堆放后表面一层迅速凝结成块,我们认为产生的扬尘很少,没能引起足够重视。”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悉,截至目前,此次督察共发现存在问题的101家企业中,已有7家被立案调查,其余企业尚在调查取证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行动中,能看到不少企业对环保态度的转变。过去曾出现过的企业“大门紧闭”拒检情况没有发生;有企业主在检查过程中主动用“PH值”“一氧化碳”“脱硫脱硝”等专业术语,向督察组询问检查情况;还有的企业主把督察当作是一次免费“体检”,向督察组讨教下一步环保设施该怎样升级。
有关部门表示,这次督察行动的结束并不等于监管的结束。对于此次督察中发现的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督察组还将继续跟进,确保企业整治到位。
新闻推荐
我外交部谈中印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的特殊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