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方式不断更迭,交往的礼仪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前,人民日报一条关于“没事别打电话”的社交新礼仪微博,炸出了无数“电话恐惧症”患者。“手机常年静音”、“害怕铃声响起”、“不仅抗拒接电话,也拒绝打电话”,网友们纷纷现身说法,表达网络时代的社交恐惧。
■ 症状
常年静音,接电话靠缘分
继“聊天别发语音”之后,“没急事别打电话”也成为了网络时代的一大社交新礼仪。
人民日报的这条微博写道:“作为一种最直接入侵私人空间的社交工具,电话似乎越来越不受欢迎,以至于有人手机常年静音,能不能接到都靠缘分。”你害怕接电话吗?没想到此话题一出,炸出了数千条评论,躲在屏幕背后的“孤独患者”纷纷发表自己的心声。
微博下方的高赞评论包括:“最怕下班后接到电话。”“看到同事或领导的电话,顿时烦躁得不行。”“没事别打电话,有事能打字就别发语音。”“现在每次电话一响,第一反应,是不是出事了?”“看到陌生号码或外地号码直接就不想接。”
有网友总结:“现在的我是佛系生活,接电话全靠缘分……”不仅不愿意接电话,对于主动打电话这件事,很多网友也是抗拒的。网友“桃花小苏”:“惧怕听到电话铃声,有事只想微信打字,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
尽管越来越多的网友害怕接电话,但是一些重要的时刻,电话铃声的提醒还是非常必要的——— “外卖小哥和我的感情很稳定,每天两个电话。”“相亲到半途想友好离场,幸好有电话铃声及时响起。”
■ 网友
恐惧尬聊,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关于“为什么越来越讨厌电话”这件事,网友们也给出了“充分和必要”的理由,每一条都可以说是大实话了……
比如有人一针见血总结:“电话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生活,但现实更多是方便工作。”“消息可以晚点回,电话突如其来就打断手头的事情,很烦。”
对于一些不善言辞的网友来说,接电话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要临时组织语言,调整语气,而且说出的话不能撤回,麻烦!”“电话铃响=微信问‘在吗?\’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要干嘛,要说什么事。未知的恐惧让人害怕。”“愣神几秒钟,对方已经噼里啪啦说完一大段,只好心虚地问:信号不好你再说一遍?”“脸皮薄的人接电话超级吃亏,完全没时间思考如何拒绝就被套路了。答应别人后只有恨自己不争气的份儿。”
对于重度游戏爱好者来说,关键时刻,电话真的是“夺命催魂call”,网友“包包馒头”说:“好不容易有一次‘吃鸡\’(玩家在某游戏中取得第一)的机会,你打电话是不是存心害我啊!”
如今微信等社交软件普及,生活中的很多交流也从线下转到了线上,比起惧怕接电话,更为扎心的,可能是很难找到能够随时随地抱着电话畅聊的朋友了。有网友说:“微信好友376人,通讯录23人。深夜能打电话聊天的0人。”这条听上去就很心酸的评论,也收到了一众网友的点赞认同。
■ 溯因
对电话的恐惧出于对未知的焦虑
网络社交影响着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重构社交规则。比如,不回别人微信前最好不要向朋友圈发其他信息;发语音信息时,应先与对方确认是否方便;不打招呼就发语音是社交地位的象征……前几天网络上就有一条段子,祝大家早日成为可以在公司群里,随心所欲发语音的人,结合这样的社交规则让人看得会心一笑。
社交工具对大家的影响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革新,它也在不断塑造着自己的个人边界。对于边界意识改变而带来的诸如电话恐惧的现象,南京一高校的心理咨询师潘鑫分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对未知的焦虑。“因为我们在接起电话的时候不能拒绝,需要立刻做出回应。而且与文字相比,电话语音很难做出修改也没有隐匿性,这样使得我们必须而且是被迫进入到一段社交关系中,会侵犯到我们的心理空间,因此感到不适。”
在网络世界,网友们在表达对偶像的喜爱时,常常将“为你打call”挂在嘴边,而现实生活中,打电话这一行为却渐渐成为沟通方式的备选。
在这个关于电话恐惧症的讨论中,有网友总结:“目前默认的社交聊天礼仪通用版本是,文字→语音→电话。”
新闻推荐
厦门大学官方就近日在网络持续发酵的微博用户“洁洁良”发表精日反华言论事件发布声明。声明中确认“洁洁良”为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在读研究生,并表示学校将依纪依规对该生进行严肃的党纪校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