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金之助22岁时,开始用汉语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他也在这一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为何用这个笔名?这个笔名又是什么意思?这可与孙楚有关,且听我慢慢道来。
孙楚是谁?是晋时的一个怪人。
孙楚字子荆,西晋诗人,生在今天的山西平遥。孙楚的祖父是曹魏时中书令孙资,其父孙宏的官做到南阳郡太守,他可算是“官三代”了。他自幼极有才华,脾气也大,虽然不曾酒后开车撞死人,但却恃才自负,高傲不群,不把周围的人放在眼里。一只鹤怎么会与一群鸡为伍呢?所以,在四乡八里没有什么好的声誉。晃来荡去,孙楚越闲越愤青,越愤青越闲,到四十岁都没个正事。
四十出头,孙楚作为一中年“怪叔叔”,眼看继续混下去,可没任何名堂,罢了罢了,还是找份工作上上班,也比当宅男强,于是,孙楚跑到当时的镇东将军石苞幕府中去参谋军事。不久,调入中央,当上了佐著作郎,辅助修史。后来石苞官升到骠骑将军,孙楚又回到石苞幕府去参谋军事。人到中年,但孙楚脾气却未改,一直恃才傲物,可以说是非常瞧不起他的武夫上司——大将军石苞。瞧不起放在心里也就算了,翻翻白眼也就算了,可是孙楚不,他偏要经常在言语上表现出对石苞的不敬。石苞当然不爽了。换谁,也不爽,为报复孙楚,石苞上书朝廷,说他讪毁时政。孙楚得知后不服,立刻上书为自己辩护,一时间上下级关系可不愉快。得罪上司,也就算了,孙楚还不消停,经常与他的同乡、当尚书的郭奕争来执去,搞得朝廷的大官们对他意见可大。晋武帝司马炎虽然没有找个机会杀杀他的威风,但内心其实也不爽,所以懒得提拔他,让他更加郁闷,后来才让他去当冯翊太守,直到他去世。
这与夏目漱石有何关系?得把话题收回来,据说孙楚年轻时想要去隐居,对大名人王济说:“吾欲漱石、枕流。”其实他想说的是“枕石漱流”,枕着石头,以流水漱口,自洁而清静,就是隐居的意思,语出《三国志·彭羕传》:“伏见处士緜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缊袍,偃息于仁义之途,恬淡于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真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王济一听笑道:“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想想以流水当枕头,以石头来漱口,多霸道,但,嘴痛不痛呢?可孙楚偏不认为自己说颠倒了,非强辩道:“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厉其齿。”意思是,我枕流水是想洗耳,漱石是想口齿更利。
夏目漱石的名字,便取意于此。
新闻推荐
4月15日,一只苍鹭在黄河岸畔的峭壁旁飞翔。山西省平陆县黄河岸畔的峭壁上有许多苍鹭的巢穴,苍鹭在这里飞舞、嬉戏、觅食,犹如峭壁上的精灵。据了解,由于峭壁下是水流较缓的黄河浅滩,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