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海启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为上海献一计”建议征集活动,并举行了理论研讨会。
在当天的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社科院等高校、院所的9位专家学者围绕“改革开放再出发”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有专家表示,上海再出发,要瞄准全球城市的新版本,把世界最好标准和最好水平转为自身发展的标杆,并不断评估调整。
还有提出表示,未来上海要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其制造业发展也应契合这一定位,既需要有一定体量和规模的产业支撑,又需要符合上海自身产业发展新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上海独特的比较优势。
发挥政府、企业、大学的三联动
理论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作了题为“上海再出发要瞄准全球城市新版本”的交流发言。
诸大建说,现在新的全球城市的定义有三个维度,第一是经济与基础设施的维度,第二是科学与文化的维度,第三是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维度。
“相比下来,上海在经济与基础设施维度中,在全球城市排名中名列前十,第一梯队。科学创新与文化创意维度中,上海处于第十到第二十名中间,属于第二梯队。社会与生态环境中,上海排在第三十到第四十名之间。由此可见,上海的发展不均衡,“上海的再出发”肯定要在我们国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上海目前不均衡发展之间找准出发点。”
为此,诸大建建议,上海要建立全球城市的评价标准,把世界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转化为上海的指南针、北斗星,引导上海的发展工作,并不断进行规划、评估、反馈、调整。
同时,他认为,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和金融中心建设不能是“两张皮”,必须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现在全球城市的建设概念中,科技和金融互相支撑,科技支撑金融,金融必须支持创业创新。”
诸大建还说,上海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吸引全球有竞争力的人才进入上海,人才进来了,资金、企业也就跟着进来了。
“除了纯粹的商业环境,更重要的是上海的生活、教育、医疗、旅游、休闲,包括生态环境各方面条件都要有竞争力。原来我们搞招商引资,只要降低价格、政府免税就行了。后来发现,高端的企业更看重一个城市的质量,城市的质量吸引了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吸引高端企业。”他建议,上海发挥政府、企业、大学的三联动,“大学是溢出人才,企业是科技创新,政府是提供好的营商环境,这三个主体之间相互联动,才能让上海的再出发有更好的基础。”
制造业再出发要对接国家战略
上海海关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的发言着重于上海制造业的再出发,他提出,未来上海要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其制造业发展也应契合这一定位,既需要有一定体量和规模的产业支撑,又需要符合上海自身产业发展新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上海独特的比较优势,扬弃产业发展的比较劣势,夯实复合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补足关键、核心短板。
在干春晖看来,上海发展制造业具有独特优势,一是数量庞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供应;二是上海具有较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和教育资源,能够吸引与高端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三是旨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上海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程度优势,这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国内外产业交流合作的枢纽等。他同时提出,上海发展制造业的劣势也是明显的,比较高的土地成本和房地产价格,以及较高的商务成本是制造业不可承受之重。
他建议,上海制造业再出发要对接国家战略,同时考虑自己的比较优势,建设卓越的先进制造基地。
“上海应该主动对接、落实、承接国家先进制造战略,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已经做了钢铁、化工之外,近年来在大飞机、造船等方面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未来在中高端芯片等战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上更多承担国家任务。”干春晖说,上海的优势和劣势决定了上海在选择制造业时,需要扬长避短,顺势而为,所选择发展的制造业应该具备一些独特的技术经济特征。
他认为,上海制造选择的应该是高复杂度、高集成、高收入弹性和高关联度的制造、进口替代制造以及高进入壁垒,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态,“具有上述特征的制造不仅符合产业升级的趋势,也是“上海制造”区别于其他制造的核心所在。”
深化上海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
聚焦于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荣跃明表示,从文化领域看,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改革创新,在文艺创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新媒体和网络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方面创造了许许多多具有示范意义的全国第一,成果丰硕、成就卓越,为上海城市发展创新转型发挥了舆论引导、人心凝聚、精神振奋、思想奠基的支撑作用。
坚持深化改革再出发,尤其是深化上海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荣跃明认为,在加快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上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
他说,在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要有新作为。要充分利用上海作为开放型国际大都市的优势和基础,进一步加快上海对外文化贸易和投资,在全球范围,重点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文化交流传播基地、渠道和平台,为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有效传播,发挥积极作用。
他还表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要为当代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新时代要在不断丰富文化创新创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需求的同时,充分把握和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于加快文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激发文艺创作活力,丰富创新文艺发展形式。重点加强和加快上海电影产业、网络视听、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行业发展,借助于上海重点文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将具有中华文化精髓、代表上海城市形象和特色的文艺产品推向世界,使中华文化在当前竞争激励的全球文化和意识形态格局占据一席之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孩儿也不愿余生如废人般苟活,所以,请原谅孩儿将这个残酷的结果往前推数年。孩儿不肖,父母大恩,唯有来世再报……”2月21日,26岁的唐功伟在卧室枕头上留下这样一封信后,失联了。唐功伟毕业照本文图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