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作
社区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在短短4年内,竟被3家不同的区级部门(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和区司法局)前后装修了3次,每次都花费十几万元。但装修好、挂了牌子之后,这间办公室却基本闲置,工作效果就体现在各部门在最基层的社区落实了一间办公室。记者发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4月15日《半月谈》)
围绕“迎检”设立相关办公室,花费巨款装修之后却处于闲置状态,不仅造成了房屋资源浪费,还造成了公款浪费,并滋生出一种形式主义“歪风”。
某社区常住人口1.5万多人,有7名工作人员,拥有一栋办公面积达1600平方米、20多个房间和综合办事大厅的办公楼,这是典型的超标准办公。一间办公室先被当地民政部门装修为“慈善超市”,后被人社部门改为“家政超市”,又被司法部门装修成“法律超市”,“4年3次装修,每次10多万元,装完了又空置”,堪称奇葩。
其实,社区干部普遍反映的闲置办公室还有计生宣传服务工作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室,以及一些名目繁多而无需求的便民服务室等。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领导考察或检查社区工作浮于表面——不是广泛深入社区居民家庭尤其是贫困居民家庭调研,而是停留于检查办公室。另一方面,基层有些部门存在比较严重的投机心理和形式主义。某些领导考察主要看办公室,就装修办公室;领导重视哪方面,就装修为哪方面的办公室。
如果说某些“迎检”办公室既能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又能对外展示基层治理成就,存在未尝不可。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迎检”需要,长期闲置浪费,应坚决取消。
要从根本上防止这种闲置浪费,既需要地方人大严把预算审批关,也需要审计等部门进行效能监督。而且,还应详细公开地方预算,防止某些部门乱花钱。此外,能否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等制度,对社区工作办公面积进行规范管理,也值得考虑。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你每天都在用的手机壳安全吗?4月12日,深圳市消委会发布塑料手机壳比较试验结果,苹果等5款手机壳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超出限值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集中在多环芳烃、塑化剂、铅含量上。据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