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琥珀中的飘翅目昆虫
新知
据新华社南京4月12日电 你知道化石除了保存生物结构,还能“保存”颜色吗?最近,中、德、英三国的科学家通过对昆虫化石结构色的研究,成功还原一种2亿年前飞蛾的真实色彩。
领衔该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向记者展示了这一成果。据悉,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昆虫真实颜色,研究为今后复原远古生物世界的色彩,打开了新窗口。
昆虫是地球上物种数量最多的生物,展现了极其丰富的颜色。不少动物具有五彩斑斓的色彩,并非因为体内具有相应色素,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具有特定微观结构,使得照射在生物表面的光产生折射、衍射和干扰。由特定结构而产生的颜色称为结构色,人们常见的具有金属光泽的甲虫壳、艳丽的鸟羽、蝴蝶或飞蛾闪闪发光的鳞片,都是典型的结构色。
利用结构色结构与色彩一一对应的原理,科研人员对500多块来自英国、德国、哈萨克斯坦的侏罗纪蛾类标本进行了系统调查。团队成员利用显微镜、电镜观察等一系列技术分析,首次发现两块产生于1.95亿年前和1.8亿年前的鳞翅目飞蛾化石保留有可以还原其色彩的微观鳞片结构。
据介绍,这两块标本与现存最原始的鳞翅目昆虫小翅蛾非常类似。它们的鳞片具有鱼骨状的纳米级光学结构。光学软件模拟结果显示,这种近2亿年前的远古飞蛾的翅膀鳞片,能产生金黄色的结构色。这一发现,将关于昆虫真实色彩的记录前推了至少1.3亿年。
新闻推荐
新华社深圳4月13日电(记者孙飞)移动支付普及给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便利,但市民使用二维码“扫一扫”支付时,要警惕陷阱。近期,深圳福田警方抓获一名偷换商家付款二维码截取货款的嫌疑人,涉案金额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