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粟裕之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在儿子的就业去向上,粟裕利用了自己的“特权”:组织上没有把粟戎生分配到研究机关,而是分配到云南前线某地空导弹部队。 “在部队最好是从战士当起,取得逐级经验,半路出家,基础是不扎实的。 ”粟裕对儿子说。在前线的4年,粟戎生先后当了战士、班长、技师、排长,跑了上千次战斗警报,住了一千多天帐篷,经历了十几次移防。
1969年秋,粟戎生所在的地空导弹部队移防到内地,训练和生活条件大大好转。父亲再次动用“特权”,将他调往北线一个进入反侵略战争等级战备状态的野战部队,条件更加艰苦了。“艰苦和死,哪个更难受?”这是粟裕当年在武汉受训期间,教员问的问题。粟裕将这个问题抛给了粟戎生,说:“死的过程很短暂,艰苦是要熬很长时间,要耐受。当兵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紧张。 ”这或许解释了粟裕两次动用“特权”的原因。刘智宇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消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近日共同发布了今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强化项目统筹整合,完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这些政策有37条,包括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支持新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