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仁
日前,湖北武汉一网友因模仿热门短视频中的高难度翻跟头动作,不慎将两岁女儿摔伤,导致女童脊髓严重受损;湖南益阳两名短视频平台主播为拍摄短视频,公然爬上一辆正在巡逻执勤的警车踩踏“耍酷”,最后以寻衅滋事被行政拘留……盲目模仿、恶搞低俗、内容涉黄……网络新宠短视频,日渐暴露其良莠并存的内容生态现状。不少网友吐槽:“恶趣味怎么就成了‘香饽饽\’? ”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形式,在过去的一年多里,短视频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人人都成了表达者,或以在场者的姿态,及时报道世事万象,或通过编导,让一段段短视频“走红”。一些平台为吸引用户参与,还新增了编辑背景音乐和视频特效等多种功能,越来越多用户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过一把“导演瘾”。一项调查显示,有66.3%的受访者表示曾在网上发布过自己拍摄的短视频。
专家表示,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短视频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两种特征,迎合了受众填补闲暇时间的需求或获取感官刺激的心理。不少的短视频制作者深谙其中规律。 《2017—2018年中国短视频产业趋势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2.4亿,预计2018年将达3.53亿。有49.1%的受访者每天花费半小时以上浏览短视频。然而,一些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为求标新立异吸引眼球,竟相走上低俗媚俗乃至恶俗的歪路。违背了公序良俗,逾越了法律边界,切不能等闲视之。
播放平台无疑当加强审核把关,取精去糙,净化和规范短视频生产与播出,担当起法律和社会责任。低俗传播的现象背后,则是一些平台对其算法推荐和分发机制缺少应有重视。未能担当起审核责任,以致疏于管理,放任低俗违规内容传播。播放平台还应当建立自律委员会,完善平台内容管理的伦理规约,维护平台社区秩序。监管机构亦应主动作为,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依法查究有悖公序良俗的短视频,有效堵塞灰色地带和监管盲区。
在我看来,更应引起重视的是,提升公众的审美鉴赏趣味和水平。一些低俗视频动辄高达数十万的点击量,恰恰说明正是一些用户和观众追求感官冲击,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低俗内容的传播。当务之急是提升公众审美水准,脱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三俗”短视频,相信此类短视频就只能自个儿跟自个儿玩,最终灰飞烟灭。同样,从制作方而言,与强调即时性的网络直播相比,短视频追求的是更多的点击量和更长的播放周期,因此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如果能够以更高的审美要求提高制作质量,在充实内容方面多下功夫,无疑能让优质的短视频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
新闻推荐
近日,笔者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后坪村走马坪组,瞬间被眼前连片葱绿的开阔场面所吸引,随处可见长势喜人的太子参、丹参等中药材,十几位村民正在抢抓时节给中药材除草除虫,眼前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