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后坪村走马坪组,瞬间被眼前连片葱绿的开阔场面所吸引,随处可见长势喜人的太子参、丹参等中药材,十几位村民正在抢抓时节给中药材除草除虫,眼前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我以前在家就养牛种地,现在每天来种药材能得90块,4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得了440块租金,药材收成了还能得到股金的分红。”后坪村村民田洪江一边弯着腰栽种丹参一边乐呵呵地说道。
田洪江是后坪村民寨组的组长,也是2017年已脱贫的贫困户,今年在家养了两头牛,种植10亩烤烟,田洪江不仅自己积极参股种植中药材,还发动组民共同参与。
“我就是希望这祖祖辈辈的一亩三分地能够利用起来,趁现在有这个药材产业可以带动大家伙赚点钱。”田洪江搓了搓沾满泥的双手,脸上洋溢着朴实地笑容。
平庄镇后坪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扶贫引领示范作用,结合走马坪连片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覆盖贫困人口120户520人,种植中药材2210亩,其中太子参1200亩、丹参800亩、桔梗200亩、板蓝根10亩。同时还带动附近群众基地就业实现劳务输出增收,真正实现绿植变金子,青山变金山。
春风绵绵,在另一座山头的师兆村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师兆村“蛇王”吴川川正在大货车跟前上上下下搬运饲料,“要想把蛇养肥养好就得靠这些专业口粮,以后我吃肉还是喝汤就靠它们了。”吴川川煽了煽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喜笑颜开地同笔者说道。
于2013年成立的黔鑫蛇类驯养繁殖场,到2018年养殖规模达3400余条,年收入达23万余元,同时利益联结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底分红2.3万余元助其脱掉贫困户的“帽子”。从无到有养殖眼镜蛇盘踞出的这条致富道路,吴川川用山里人的那股子拼劲走了5年时间,其中的艰难困苦不言而喻,但他永远保持初心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以上只是平庄镇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该镇,不仅有满山绿意盎然的中药材和白手起家的“眼镜蛇王”吴川川,还有许许多多扶贫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自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开展以来,该镇牢牢把握精准,打好产业扶贫硬仗,促使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按照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实施肉牛养殖、蜜蜂养殖、茶树菇种植、入股润峰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劳动力转业就业等9个项目,落实扶贫项目资金470万元,覆盖贫困户678户2809人。
同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点扩面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引进贵州省祝茸堂民族中药有限公司,联合各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全镇种植太子参、丹参、桔梗等中药材4000亩,预计亩产纯收入2000元,实现纯收入800万元;引进贵州高山绿源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及黔源食品配送公司,种植蔬菜400亩,预计总产值40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0余人,切实解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难题。
该镇通过“因户施策”产业扶贫项目包括牛、蜂蜜、竹鼠、太子参、丹参、缬草等11个,覆盖全镇9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1户,共计财政扶贫资金175万元。还利用春耕时机,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减四增”工作,发展蔬菜种植500亩,食用菌种植100万棒,家禽养殖1万羽、畜牧养殖3000头,水产养殖300亩,共计覆盖贫困户650户3200人。通讯员 王纯
新闻推荐
为家乡先贤先烈进献小白花◎李芳川江都市报记者王彦容文/图近日,泸师附小组织开展清明传家风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家风家训的教育、弘扬与传承。大朝会上,学生代表介绍清明,讲述革命先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