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中
常州大学白云校区南区15号宿舍楼302室8名男生全部考研成功的消息,近日被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点赞,有网友羡慕,也有网友嘲讽。其中,有的网友认为,“找不到好的出路就只能上研究生了”;有的网友评论说,“本科‘双非\’野鸡学校,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4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很多本科生尤其是二本、三本学校的学生,并不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部分人考研既有立志深造的成分,也有延缓就业压力的原因,出现“找不到好出路才考研”的声音也可以理解。然而有的学生虽然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好好珍惜大学时光考取名牌院校的研究生,是激励人们不断奋发向上的事情,为何有人说“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呢?
尽管这种声音很刺耳,会打击非重点院校学子继续奋发向上的进取心,但是客观地说,近年来一些地方确实患了严重的名校饥渴症。有些是对名校毕业生破格提拔、破格录用,有些则把选才对象仅限于985高校中的几所,甚至专门面向北大、清华。在有些地方,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都要看本科出身是不是985高校,一般院校出身的学生无论事实上多么优秀、如何大器晚成都没有用。
这样的现象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私企乃至各行各业都存在。当大环境如此的时候,学生似乎只有直接从高中考上名校,有个好的第一学历和出身,各种向上的渠道才会对其敞开,才会在人生道路上一片光明,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与选择,反之则会受各种各样的限制。这也是“职校生就业形势好、高级技能人才缺口大待遇高”喊了那么多年,技校与职业院校就是没人报考、招生难的原因。
这种不是看真才实学和最后学历、当前水平,而是注重出身和第一学历、某个阶段水平的风气,不仅会养成不看真才实学的不良风气,还涉嫌违反《教育法》——“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上升道路被堵塞,可能使出身不好的人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窒息社会健康向上的活力。这种“新出身论”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希望不要仅仅把这位网友的评论当成嘲讽,而是正视让出身不好者努力也没用的各种向上障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破除这些障碍,给所有人的努力向上打通道路。
新闻推荐
假期因一些琐事没能出门游玩,只好每天刷刷朋友圈,看别人去了哪里。一天午后,一位同事把她在杭州灵隐寺旅游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她身后的一副对联吸引了我:“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言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