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评论公号获取权威思想
□本报评论员 王付永
职称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制度本身永远都不会至善至美,既然这样,就必须要加强职称评审的后续动态管理,这既是对固有制度的补充,同时也是提高职称评审权威性的一个有效办法。
加强对职称的动态管理,就要加强对评选出来的各种级别专业技术人才的后续培训与教育。评审结果整体上来说,基本上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实际水平。长期来看,一些相应级别的人才却未必能称职,比如一些“高职低能”者。评审是对一个人历史业绩和过往水平的一个测度,而未来会怎么样,在新知识层出不穷,变化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则又是另外一个未知数。
加强职称的动态管理,就要打破“一评定终身”。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不是天然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时间一长,有的人水平会提高,有的人水平也可能下降,这既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关,同时也与制度本身的设计缺乏激励因素不无关系。能力提升的要相应提高职称级别,但是在一定级别上的人水平下降了,级别也应当降下来。实际上,“能下”往往比“能上”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因为这不但事关公平,更关涉尊严。目前“评聘分开”算是一个权宜之计。但如果不打破“终身制”,“评”是正常进行了,如果“聘任”成了“终身制”,问题也依然没有解决。只有让级别流动起来,能上能下;让位置流动起来,能进能出,才能激活人才库的一池春水。
职称改革如火如荼,职称改革之路任重道远。但只要方向对了,再远的路也会抵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邢生祥)记者从青海省卫生计生委获悉,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工作,青海以“把健康带回家”主题,面向流动人口、返乡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需求,扎实开展关怀关爱专项行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