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左右,习惯早起的袁文敏起床洗漱后,便开始下厨做饭。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6点准时报时,袁文敏的丈夫听到铃声,从床上“跳”起来,将被子叠成“豆腐块”,便走出卧室,拿起扫帚在晨曦中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
宜人宜居的“别墅”村
站在江西村村头,清澈见底的河水蜿蜒流淌,宽阔平整的柏油路沿河而建。聚居点内,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草色青青,花木掩映。极目远眺,三三两两的统规自建房错落有致……行进在其间,一股山村“别墅”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江西村聚居点,入户路、主干路纵横交错,串联着漂亮的小阁楼。记者随意走进一家,都能看到这样的陈设:屋内宽敞明亮,装修简约,家用电器齐备。
推开袁文敏家的房门,摆放整齐的家具,一尘不染的茶几在地板上的倒影,与壁灯的光影重叠在一起,让整个房间显得更加亮堂温馨。
“我们每天都会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不然看着就很不舒服,总觉得邋遢。”袁文敏告诉记者,家里的环境好了,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家里的房子是我和丈夫修起来的,就顺便学了点房建的手艺,农闲时在附近工地上打点零工,在家门口就能挣点额外的收入”。
“女儿在村上小学就近读书,在村委会的卫生室买药、上街买农用品和生活用品,都非常便利。”谈起与以前的变化,住上了新居的湛正江笑声爽朗告诉记者。
“村内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全部搬进了新房,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村支书郑国洪说。
早在2013年,江西村就统一规划和建设了幸福美丽新村,房屋修建资金采用政府补贴一部分、村民自筹一部分,由村上统一组织修建,每户房子从90平方米到200平方米不等,根据村民家中人口进行分配。建设中,坚持“建改保”相结合,注重“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并完善配套设施,修建人畜安全饮水池、硬化村道路及入户路,农家书屋、村生室、文化广场等也相继建设投入使用。建成之后,村民搬入新居,住得更加的惬意。
得天独厚的“富民”村
在村里行走,田边地角、小山坡上、沿河两边,到处都能看见烤烟的身影。
“烤烟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啊。”江西村村民郑开伦说,2016年他家种植烤烟14亩,收入6万多元,烤烟卖完了再栽种一些小菜自给自足。“2014年房子修好之后,水、电等配套设施也相继完善,我家顺便开通了宽带,在农村就能享受城市的生活,很惬意。”
老百姓种烤烟得到了实惠,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现在对烟农的政策很好,种烟技术不行,还有专人指导呢”,村支书郑国洪说到,2017年江西村全村种植烤烟面积627亩,烟技员进村入户,为烟农讲解烟叶采摘烘烤、分级、储藏等技术,切实解决群众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烟叶采收烘烤工作顺利进行。
日子过好了,村民也有了自己的“小算盘”。“看到县城的小区周围都有绿化带,我们农村也要有样学样,”村民吴国有告诉记者,村民自发到山上挖了一些适合栽种的树和花草,种在文化坝子和自家周围,每到夏天,到处都是鸟语花香。
之前,村民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乱丢东西、只打扫自己门前卫生的情况。针对这种不文明情况,村委会规定自家门口自家打扫,并在聚居点落实保洁员和监督员,不定期对卫生进行巡查,走村串户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移风易俗的“新风”村
“这是我们村上的一个程序,如果家里要办酒席,必须要给村上报,村上再报给乡政府。做的菜品也是要上报的。”日前,江西村村文书龚建波告诉记者。
4月份,龚建波在会东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要“进火”,想办几桌酒席宴请亲戚朋友,但到该村组建的红白理事会进行申报时,被告知根据村规民约不允许操办“进火”,他表示理解后也就放弃了。
以前,村里但凡有红白喜事,因为没有限制,有时候一次宴请酒席达到了50多桌,每桌的价格也居高不下。如今,红白理事会成立了,对村民办酒席有了明确的要求,红白喜事桌数控制在55桌以内,满月酒在20桌以内,祝寿酒在45桌以内……
村支书郑国洪对笔者说:“现在我们办酒席,家常菜就可以了,不大操大办,一切节约从简。因为天气热,为保证食品安全,要求少做卤菜,多做热菜,而且菜不能做多了,最好一顿就吃完。”
据了解,江西村不仅成立了红白喜事会,还建立了专门的家庭卫生“攀比”微信群,设立了评比牌、流动红旗,每周组织专人对各家卫生、环境等进行检查,把卫生好的和差的家庭在微信群中“曝光”。
“生活在农村,享受着城里的生活,这就是我想要的,”村民吴国有一边浇花,一边用手机看着电视剧。
“老吴,你家的花有点漂亮哦,改天我来移栽几株,”正在文化坝子跳广场舞的袁文敏大声说道,脸上满是幸福。 肖顺畅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三局局长孙忠诚2日谈到“村霸"问题时表示,检察机关要发挥检察职能,杜绝“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操纵基层选举,对于充当“保护伞&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