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打喷嚏”,“病根”在制造。不断升温的中美贸易争端,足以反映出美国对发展潜力的担忧,也解码出波澜之下关于“制造”的秘密。贸易争端背后是制造业的博弈
“资源禀赋和产业分工的不同是贸易发生的价值所在。衡量一国贸易指标是总体平衡而非对某一国家的逆差或顺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屠新泉说,贸易是标,制造是本。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的背后是美国对能否保持先进制造和实业创新“领导力”的担忧。
此轮征税产品建议清单重点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医药等先进制造行业,也充分说明了这点。
十年前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遇重创,加上长期依赖金融,制造业外流严重,逐步从制造业大国变成服务型国家。相比之下,中国拥有横跨高中低端的产业布局和制造实力,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以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优势显著增强,半导体、芯片等一批核心技术突破让中国在高精尖制造领域站稳脚跟,加速迈向制造强国。
“今天的‘设限\’,是一场关于明天发展潜力的博弈。”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说,美国的目标是重振制造业,扩大就业。美国、中国分别提出了自己未来工业转型升级的计划。此次争端背后是美国对中国技术追赶的情绪恐慌和自身经济结构的隐忧。
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当下,从供给端要动力成为普遍共识,这种恐慌和隐忧表现愈加强烈。
给“中国制造”带来什么影响?
美国一系列单边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是否真正起到“保护”作用,将对“中国制造”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在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融合升级背景下,这些举措不仅不会对别国产业发展带来实质性影响,更可能导致美国国内工业品和消费品价格上涨,引发产业格局、价值链条波动。
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认定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决定于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即232措施)。有报道显示,受此影响,美国3月的原材料成本波动较大。
在中国大量制造业领域,得益于优质制造实力、较大的产业规模和国内市场回旋余地,产业、企业不会因此引发大的波动。
纺织服装加工制造企业未对此次贸易摩擦产生过多担忧。
“消费导向的时代,好的制造正变成稀缺资源。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转型中找到全球价值链新坐标,有信心、有底气应对贸易波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大鹏说。
给产业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专家认为,此次贸易不平衡引发的波澜,反而会坚定我国深耕实业的信心。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帮助国内产业加速升级。
“贸易本质是价值,价值根基在实业。”陈大鹏说,应从此次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得到警醒,看到制造业“空心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和我国产业转型的迫切性,拿出更有力的措施,深耕实体经济,寻求价值链平衡。
把握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增强贸易“韧性”,以产业结构优化贸易结构。
专家认为,振兴制造业须坚持一以贯之的信心和恒心,务实推进相关改革。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创新投入,摆正与虚拟经济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关系等,将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更多地向实业聚集,提高实业“获得感”。
今年以来,国家就降成本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改革方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各级政府更加注重从供给端发力,一些着眼于中长期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声音
301调查报告站不住脚
美国日前对中国开出约500亿美元商品征税建议清单,依据正是其公布的“301调查”报告。专家认为,报告对中国的诸多指责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认为,报告将中国产业进步归结为中国迫使美国转让技术,这一指责完全没有依据。“美国的真实意图是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强迫技术转让才实现技术上的飞跃,这根本站不住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叶辅靖说,我们很多行业的技术进步并不是通过合资实现,而是靠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比如智能手机、家电行业几乎全部是独资企业,恰恰是在合作中共赢。
“技术转让不转让是自愿,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各有优势,进行平等交易交换,这完全符合国际法,也符合双方企业的利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说。
报告还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进行了指责,认为中国用国家行为引导和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叶辅靖指出,企业出于自身发展战略需要,有强烈的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动力,根本不需要所谓的政府强制推动。“中国制造2025”政策完全符合国际惯例,与所谓的强制性技术转让毫无关系。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广州4月5日电(记者刘宏宇)《广东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日前公布。根据办法,广东省政府将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督促企业按月足额支付工资,80%以上在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