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重庆日报 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人大网获悉,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李秋认为,尽管医改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仍然面临着大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区县主要医院集中、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在她看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目前本着“引导、自愿”原则的分级诊疗推力不够以外,也与医保政策制定权集中在省市,医保、医药、医疗联动合力不够有关。此外,财政部门对卫生投入不足,加上长期过度市场化,大医院逐利思想普遍,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存在上下级医疗机构利益冲突。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医疗机构投入不足,导致医疗技术、诊疗设备、信息化等环境设施设备技术仍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加之没有形成具有活力人才流动机制,人才资源难以下沉。多数医疗机构非编聘用以医院为主,部分医疗机构随意聘用普遍。同时,作为分级诊疗“体制”外的大量民营医疗机构,也存在“大小通吃”情况,难以形成联动。
为此,李秋在《建议》中指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更需要从顶层设计、政策突破、财政投入、人才下沉等方面重点改革:
第一,把基层首诊、逐级转诊作为制度性规定,医保、医药、医疗分管领导统一,确保医保、医药、医疗的联动作用,适当再拉大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从领导、政策层面推动分级诊疗。
第二,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改变“以医养医”的现状。尤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制定相应优惠政策,促进人才下沉,建立基层优秀人才选拔通道。非编聘用人员要认真研究解决,避免基层医疗机构非技术人员的超配。
此外,李秋建议,还要严格控制大医院的规模,改善大医院“大小通吃”的现状,让大医院尽可能回归履行既定职责。同时要作好民营医院参与分级诊疗工作的政策研究,公立、民营医院全参与,要形成联动,才能形成分级诊疗的全覆盖。
新闻推荐
3月8日上午,在市长江西路上,自西向东驾驶公交车的女司机与自东向西道路保洁的环卫工人同时定格在画面里。当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社会各界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女性同胞们的节日。但是由于分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