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业遗产如何变身文化旅游

来源:大众日报 2018-03-08 07:47   https://www.yybnet.net/

□张金山

大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是发达国家针对工业衰退区的一种较为成熟的转型方向。对于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我国很多地方,这种转型方向值得借鉴。

自从清朝洋务运动以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建设中,我国出现了一大批近现代工矿业城市。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逐步进入中后期阶段,以及城市自身工业资源的枯竭,这些地方成为了工业衰退区(又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锈带”),如今面临着经济衰退、下岗失业、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非常尖锐的问题,是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区域。对于这些地区,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衰退区大力推广的“工业遗产旅游”,是一种可资借鉴的转型方向。

工矿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遗存,蕴含有巨大的价值,可以将之视为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工业遗产。在国际上,目前已出现了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组织——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2003年7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的《下塔吉尔宪章》认为,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的遗留物组成,包括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车间、磨坊、工厂、矿山和加工精炼场地、仓库和储藏室,包括能源的生产、传送、使用和运输场所,还包括相关的地下构造物。除此之外,与工业相联系的社会活动场所,比如住宅、教育机构等,也都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工业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建筑价值和科学价值。为了促进工业遗产的保护,很多西方老牌工业国家还纷纷将工业遗产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英国是最早开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进入后工业时代,在工业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诞生地的铁桥峡谷,其作用大幅度下降,到20世纪60年代,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倒闭了。此后英国提出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1986年11月,该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世界遗产。通过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铁桥峡谷整合成为一个面积达10平方公里,有七个工业纪念地和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整合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每年为该地带来30万-40万游客,实现了经济转型和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另一个典型的工业遗产旅游地,是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鲁尔工业区曾是德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由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经济对煤炭等重工业需求的下降,鲁尔区开始经济衰落,此后经济严重下滑,一度成为德国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从1998年开始,该地区着手开发工业遗产旅游路线,将全区主要的工业遗产旅游景点整合为著名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工业遗产旅游得到空前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全面优化,培育了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科技研发、生态保护等一大批新兴产业,推动鲁尔地区经济走出了困境。

从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可以看出,大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是生态环境修复与接续产业培育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着力点。当前,在我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应优先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充分认识工业遗存的巨大价值。从清朝的洋务运动,民国时期大批爱国人士创办工厂实业救国,到20世纪50年代初创建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这期间产生了无数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遗存。我国不仅拥有上述有形的工业遗产,更拥有值得骄傲、值得深入挖掘的无形工业遗产。比如我国提出的“鞍钢宪法”——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先是日本,随后是欧洲和美国,越来越多的管理学家认识到,“鞍钢宪法”的精神实质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僵化的福特式的、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分工理论的挑战。这些工业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挖掘、继承和发扬。

加强对工业遗产的立法保护。德国鲁尔区的弗尔克林根钢铁厂,在1987年就置于遗迹保护和维护土地法的保护之下,1992年萨尔州内阁委员会作出决定,弗尔克林根钢铁厂的所有值得保存的部件都应该受到保护。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也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的贯彻实施由州就业部、社会和城市发展部以及文化体育部负责监督,同时与市政府密切合作,直接的管理由两个非盈利基金会负责。德国拉默尔斯贝格矿停止运营后,政府立即决定在此区域建造一座公共博物馆,管理权掌握在戈斯拉尔政府手中,资金保证由原联邦德国、萨克森州和戈斯拉尔行政区共同承担。国外的经验证明,为了避免工业遗存的灭失和人为破坏,非常有必要从立法的角度对重要的工业遗产资源进行保护。

加强政府主导与规划编制,合理推进工业遗产旅游。首先,充分认识工业遗产旅游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大意义。弥补内需是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的关节点,旅游业立足本地资源、吸引外地人消费的性质,能够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输入外需,弥足自身内需不足。其次,加强政府的统一组织。英国、德国等工业遗产旅游比较发达的地区的经验表明,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必须由政府统一组织,而不能简单地像对待一般旅游产品一样交由市场自发发展。德国鲁尔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正是由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这样的准政府组织推动的结果。工业遗产旅游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强力主导,否则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期投资大、范围广,与地方经济转型关系密切,政策性极强,一般企业很难有所作为。第三,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地区应该积极开展工业遗产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如果我们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高度来看待工业遗产旅游,就必须对一个地区的工业遗产旅游进行总体的规划,并且这种规划不能是简单的技术型的规划,而必须是从社会经济转型角度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综合性的大型规划。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新闻推荐

两会·好声音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我们注重‘精神补短\’‘精神扶贫\’,激发群众‘我要脱贫\’的斗志。”——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市长王少玄...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工业遗产如何变身文化旅游)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