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北京 摄影报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还特意强调要繁荣文艺创作。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诗人吉狄马加说:“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也为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五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这个数字是很了不起的。也就是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主引擎。”
吉狄马加提出,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书写伟大的新时代。
谈|创|作
要深入生活书写新时代
作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结合文学、艺术创作领域,吉狄马加认为:“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大地上发生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到人民火热的生活里面,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呈现、见证、书写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优秀的作品来鼓舞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吉狄马加的诗作中不难看出,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影响。对此,吉狄马加深有感触,“在今天,我们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正在朝着文化强国迈进,这个时候,我们还要背靠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文明史,是我们一笔很重要、很厚重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很好地去传承。”
谈|文|化
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优秀养分
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之时,吉狄马加认为,“我觉得,还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吸收优秀的、合理的养分,与当下现实进行结合,使之具有现代性。”在阅读中国古典诗歌时,吉狄马加特别注意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体现一股重要的美学精神,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古典诗歌一个很鲜明的特点,是“文以载道”,或者是对现实的关注,“在中国古代诗人里面,哪怕是一些风格很飘逸的诗人,非常强调诗歌形式的诗人,只要是真正的伟大诗人,往往都非常注重诗歌的内容,以及形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我想这些是我们当下的中国诗人应该学习的。”
吉狄马加的最新长诗《大河》是一首以黄河为主题、“献给黄河”的诗。吉狄马加发挥了他的思考气质,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内涵,进行整体、宏观的把握。谈到这首长诗的创作心得,吉狄马加谈到,这首诗里凝结有他多年来对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细节的了解和感情,“黄河这条伟大的河流,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一个精神符号。写这首诗实际上也是我对黄河的一次致敬。”
给|建|议
用新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当下,出现一股不小的博物馆热、文物热。对此,吉狄马加说,“博物馆是一个地方展示文化积累很重要的窗口。在全世界范围内,衡量城市文明水平的常见标准,其中就包括博物馆的数量和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如今在我国,从国家层面到个人,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与此同时,要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让传统文物的信息散发出来,使其与公众发生联系,否则你这个文物就是放在那儿,不能说是僵死的,至少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我觉得无论是综合博物馆还是专题博物馆,都应该努力提高水准,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新闻推荐
3月1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在北京成立,中心将汇聚国内外资源,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3月1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同时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