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3月6日电】记者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获悉,河北雄安新区通过半年的考古调查发现文物遗存263处,早至新石器时期,晚至明清时期,历代遗存都有发现。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成立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于2017年6月至12月对雄安新区全境33个乡镇的640个行政村约200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
据介绍,263处文物遗存中包括遗址189处、墓葬43处、古代建筑15处、近现代文物16处。地下埋藏文物以新石器、战国、汉代为多,涉及城址、聚落、墓葬、窑址等;地上遗存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碑刻以及近现代革命史迹。
位于雄县的宋辽边关地道,都是挖洞砌筑而成,内设休息区、议事厅、兵器库等功能区,被誉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位于容城的南阳东周、汉代遗址群,是一处中型城址,其承载的东周燕文化和汉代文化是雄安新区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张文瑞表示,他们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雄安新区境内文物遗存总体分布情况。
新闻推荐
放风筝时,头颈需较长时间后仰,如果放风筝前颈部没有完全活动开,可能加重老年人椎动脉受压、痉挛等情况,产生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颈性眩晕。建议老年人在放风筝前,做5~10分钟的颈部准备活动:眼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