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农民离市场近些更近些

来源:榆林日报 2018-03-05 12:44   https://www.yybnet.net/

朱永华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整个现代化的质量。“三农”的“富美强”,拉近农民与市场的距离是很关键的一环。

如果以市场的活跃度、成熟度作为标尺,整个市场体系中,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与市场的距离存在着远近差别。越离市场近,生产力因素越活跃,越能释放其繁荣经济的活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发展。

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走向市场、融入市场的历史。市场无形的伟力,带动着全国人民走向今天的繁荣进步,也将助推我们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的新时代。但广大农村受制于多方面的原因,与市场有着较远的距离,形象地说,农民的鸡蛋蔬菜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变现成人民币;即便以劳动换取报酬也得离家别乡,到城里的工地和生产流水线上才能实现。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处于市场的边缘地带;农民、农村与市场连接的主渠道,依然是劳务输出、为城市提供初级农产品。

阻隔农民与市场的最大因素,不仅仅是源于地理概念上的空间距离。按照经济学基本理论,资源要素只有在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大循环中才能实现保值增值。因为产权制度的约束、市场发育的缓慢,农民、农村无法最有效地参与和享受市场带来的红利,发展就有了无形的“天花板”。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一系列繁荣乡村的举措,说到底就是助力拉近农民、农村与市场的距离。这种拉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农民进一步引向市场,培育职业农民,培养服务城市的技能型人才,搞订单农业,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各类资产资源增添活力、实现增值;二是把市场导向农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等领域的改革,培育合作社、特色农场等市场化的产业主体,引导社会各种要素资源反哺农村、助力农业发展。

拉近农民与市场的距离,就能标注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感、方位感,就能让农民在走近市场的同时获得最大可能的收益。

新闻推荐

申纪兰:太快了,我们的中国速度

还是那件寻常的深蓝色西装,齐耳的短发刚刚染过,眼前的申纪兰像每个代表那样忙碌着,为即将提交给人代会的建议做准备,让人忘记她已经89岁了。随着年岁增长,老人耳朵有些背了,双手却依然有力,一如她坚强的...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农民离市场近些更近些)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