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然而,由于春节期间不少孩子的心都玩“野”了,新学期无法马上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不少老师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开学头几天到一周内,学生迟到的情况特别多。课堂上也总是有人哈欠连天,有的孩子干脆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因此,节后如何帮孩子“收心”成了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摆脱“节后综合征”?教师和教育专家提醒学生家长,要从心理、饮食和作息时间等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好状态,尽快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
症状 假期作息时间不正常 开学后生物钟难调整
寒假里可以尽情玩耍,作息时间也毫无规律可言,熬夜或者睡懒觉成了不少孩子的家常便饭。然而,要从过节的快乐松散状态进入学习状态,一些孩子会出现不适应。据了解,虽然很多家长在开学前一周会有所准备,为孩子制定新学期计划,并且要求其恢复正常作息,但是孩子却很难听进去,有时候还会因此发脾气,跟家长闹别扭。
出现这种情况,不仅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困扰,学生本人也因为无法及时调整作息时间而感到焦虑。这些天,初三学生小吴就特别担心,因为放松了一个假期,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和好久不见的老师同学,他觉得有些紧张,也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晚上想早点休息,但是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想到明天会因此没精神上课,就更难入睡了。”
学校 开学初期避免安排过多课业
“其实,“节后综合征”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一个星期左右,除了学校要有所行动,家长们也应该重视起来。”某中学老师告诉记者,如果家长不重视,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和督促,这一负面状态持续的时间会更长,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进度。
据了解,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老师们会告诉学生开学后的些许不适应,有焦虑、压力等不佳状态属于正常情况,学生们要有自我调整的意识。在开学之初的课时安排上,学校也会做到科学合理,短期之内不会给学生安排过多的课业负担,适当放慢学习进度并降低学习的强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习、娱乐相结合,以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兴趣来逐步适应学校的生活节奏。
此外,学校也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根据学生开学伊始容易课上犯困等症状,老师会通过多媒体动画、声音、图像及文本并存的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家长 逐步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助其调整心理状态
要让孩子尽快恢复假期前的学习状态,家长充当了关键角色。一方面,家长不仅需要督促学生尽快改变作息时间,还要关心孩子上学后的学习状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孩子回家后,要督促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家庭作业,避免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
同时,家长也需要以身作则,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作息时间表以及这一学期的新目标,为孩子做积极的心理辅导,跟孩子们一起进入学习状态,制定符合孩子实际的新目标,可以对孩子起到激励的作用,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要注意的是,引导孩子“收心”不能操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给孩子一个过渡期。如果家长太着急,或者经常“唠叨”,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抵触甚至逆反的情绪,导致事倍功半。
教育专家也提醒,对于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引导、暗示孩子,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与孩子聊聊学校里面的同学、老师,帮助孩子放松紧张心情,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同时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校园生活。
事实上,要防止孩子出现“节后综合征”,家长在假期之始就应该协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假期计划,使学习、培训、娱乐、旅游等项目有计划地进行,使学生在假期中的学习玩乐有节有度。开学之际,家长要提前做准备工作,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帮助其慢慢地调整心理状态,收回假期生活中过于放松的心。
学生 适当制定新学期计划
由于休息了一个寒假,学生可能对上学期学的知识有所遗忘,因此不妨安排一定时间,回顾上个学期的知识要点。假期后,学生应当自觉控制玩游戏机、上网的时间,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同时,学生们应当明确寒假过后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在开学初期好好计划一下。例如新学期要提高哪几门课的成绩,在学校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门新特长等等。
(据《南方日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天津3月4日电(记者周润健)观测条件比较好的地内行星“相合”比较罕见,但在本月将会发生,而且一来就是两次。天文专家介绍,6日和18日,水星与金星将近距离接触,届时如果天气晴朗,公众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