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史学的开山大匠张荫麟

来源:合肥晚报 2018-03-04 04:43   https://www.yybnet.net/

张荫麟(1905-1942),无字,号素痴,亦常作笔名,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张荫麟1905年11月出生于官宦之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仅半年,就在《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考证提出异议,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梁启超的激赏。1924年6月,又发表论文《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分析明清两代传入的西方学术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代表作品有《中国史纲》等。

山西古籍出版社的一本装帧简素的紫色封皮《中国史纲》,十多年前出版的,十来万字,不到200页。摩挲之下,当年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的情景宛在眼前。

二十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开山大匠,是两个广东人,一为新会梁启超,一为东莞张荫麟。和著作宏富,涉猎范畴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等无所不包的梁启超不同,《中国史纲》是张荫麟唯一的著作。按照作者的计划,《中国史纲》是一部多卷本著作,但天不假年,在抗战那个特殊的艰难日子,张荫麟因肾炎症病逝,年仅37岁。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二十四史绵延一线,但是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新史学的输入,自信与自尊受到严峻考验的知识分子如何认知与书写中国历史产生了严重分歧。章炳麟、梁启超等人开始考虑重建中国历史的书写方式和表达方式等问题,但成果寥寥,直至张荫麟的《中国史纲》,以及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等史学经典出现,通史书写的中国化才开始走上轨道。

就中国史本身的发展看,张荫麟认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关头,他在《中国史纲自序》(作于1940年2月)中说“正处在朱子所谓‘一齐打烂,重新造起\’的局面;旧的一切瑕垢腐秽,正遭受彻底的涤荡剜割,旧的一切光晶健实,正遭受天捶海淬的锻炼,以臻于极度的精纯;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扎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若把读史比作登山,张荫麟认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达到分水岭的顶峰,无论四顾与前瞻,都可以得到最广阔的眼界。在这个时候,把全部的民族史和它所指向的道路作一鸟瞰,最能给人以开拓心胸的历史的壮观。”

按照这一原则,他为此书树立新异性、实效性、文化价值性、训悔功用性、现状渊源性五条取裁标准,又用几个范畴予以统贯,“选择少数的节目为主题,给每一所选的节目以相当透彻的叙述,这些节目以外的大事,只概略地涉及以为背景;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兼顾并详。”。

学者马勇说,“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对自己民族的历史饱含温情与敬意,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可信的历史文献作依托,以轻松自由、流畅粹美的文字,以举重若轻的行文风格描述了远古中国至东汉初年的历史。全书没有繁琐冗长的引文考据,没有故作高深的新奇道理,作者只是以行云流水的文字如实讲述那段历史那些故事,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获取新知,增长见闻。”

贺麟称《中国史纲》为“他人格学问思想文章的最高表现和具体结晶”,其书“有真挚感人的热情,有促进社会福利的理想,有简洁优美的文字,有淹博专精的学问,有透彻通达的思想与识见”。

《中国史纲》对于当下的历史书写依旧具有鲜活的借鉴价值。当下历史的书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式是考据癖、掉书袋、学究气十足,令人不忍卒读,还要就是大同小异的戏说,真正兼顾史识与可读性的作品凤毛麟角。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孔飞力的《叫魂: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等史学作品之所以能够一纸风行,就在于不仅有深邃的历史哲学,同时又兼备创新的文本表述,学术价值与悦读性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中国史纲》无疑是这方面的典范。

张荫麟1905年11月出生于官宦之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仅半年,在《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考证提出异议,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梁启超的激赏。他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1929年毕业并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和社会学。

1934年,回国应清华大学之聘,任历史、哲学两系专任讲师,并兼北大历史、哲学课。1937年卢沟桥事变,他南下浙江大学作短期讲学,曾一度到清华、北大、南开合并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后在西南联大任教。张荫麟虽然英年早逝.但包括梁任公、贺麟、吴晗在内的熟悉他的学界人物,无一例外地称赏他为不可多得的史学天才。熊十力曾说:“张荫麟先生,史学家也,亦哲学家也。其宏博之思,蕴诸中而尚未及阐发者,吾固无从深悉。然其为学,规模宏远,不守一家言,则时贤之所夙推而共誉也。”  

凌琪

新闻推荐

娃回了 娃又走了 老人的节后综合征需要排解

春节过去后,随着年轻人和小孩子都上班上学去了,热热闹闹的家里又重新冷清了起来。对许多常年留守家中的老人来说,心里自然会空落落的。最近年轻人群体里流行着一款养蛙游戏,大家每天看着手机等蛙儿子...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史学的开山大匠张荫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