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瑞狗迎新春

来源:四川政协报 2018-02-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对中国人而言,集隆重、喜庆、热闹于一身的春节,不仅是所有节日中首屈一指的大节,也是民俗文化集中亮相的一台“大戏”,更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情结,一份情怀。办年货、贴春联、吃年饭、守岁、逛庙会、拜年等节目是春节的标配;而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同地区的人们,又以各具地方特色的年俗为春节的喜乐添枝加叶。一个春节,收聚了浓浓的中国味,积淀了深深的中国情。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近年来,中国人的过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承中有发展,旧俗中添新篇。尽管今天的人们难免抱怨年味越来越淡,可是中国人过春节的心劲儿却从来不曾削减;尽管有些人对刷新过年方式表示怀疑,殊不知,假以时日,新方式也会渐渐深入人心,成为传统年俗的一员。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过年方式的变迁。

出游过年 品他乡年味 观别处风景

以往,绝大多数人过年的“根据地”都是自己家,春节期间的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所居住的一城、一镇、一村。而今,生活富裕,交通发达,服务业兴旺,让人们游玩的腿“越伸越长”,基本可以心想事成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春节前一个多月,邱先生就为全家订好了飞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机票,最终目的地是海林市长汀镇。“今年春节,我们要去名气响当当的‘雪乡\’看国内最漂亮的雪景,过一个大雪纷飞的新年!”

这是近年来,邱先生一家第三次旅游过年。第一次是6年前的春节,全家出动去往云南西双版纳;第二次是前年春节,一家人去了广西桂林。“春节出游,换换环境,换换心情,尤其是可以感受不同地方的年俗,一家人都很开心。”邱先生说,尽管中国人过年的“节目单”大同小异,但“小异”中却有大趣味。如果条件许可,他们以后春节出游的频率还将更密集,如此一来,春节出游就会成为一场跟随时光“捡拾”多样年俗之旅,“等到老了回想起来,一定是很有味的。”

旅游达人“爱跑的青果”热衷出境游,春节大假对她来说,自然是不可错过的出游良机。“早点做计划,提早买机票订酒店,春节去国外旅行比在国内的旅游景点游玩还省钱。”所费不多,还过得心情飞扬,这种过年方式在“爱跑的青果”看来,最适合自己。

去年春节,她把父母带去了泰国普吉岛,陪着父母晒太阳、看美景,尽享海鲜和热带水果,让二老体验了一番异国过年的滋味。“他们觉得很新鲜,很过瘾。”

抱团过年 新时代新人情

现年34岁的赵岩是单身人士,并且和他的很多朋友、同学一样,是父母的独生孩子。“以前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我们家的三亲四戚还能聚成一个大家庭过年,人多,气氛足,也就热闹。”前几年,赵岩的爷爷奶奶相继过世,春节大家庭聚会渐渐凑不齐人数。没有人气,年也过得欠缺滋味。

小家庭是当今我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小家庭过年,确实难以营造大家庭“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热闹气氛。不过有新形势,就有新方式。近两年,赵岩和要好的朋友、同学、同事开始尝试抱团过年,大家年前就相互邀约,确定“参团”人数,制定过年攻略:在哪里聚,怎么聚,采购哪些食材、小吃、零食和水果,表演什么节目等。他们租过城郊的度假公寓,租过城内带大客厅的民宿,“费用AA,平摊下来,没啥压力。”大家凑在一起,做饭、打牌、看电影、抢红包,“特别热闹”。就是包一顿饺子,你擀皮我和馅,这几个人包,那几个人蒸煮、摆桌,一边干活,一边听音乐讲笑话,真是欢天喜地。

抱团过年不是年轻人的“发明”,事实上,一些年岁较大的人们早已开了抱团过年、相互取暖的先河。自打独生女儿漂洋过海去了加拿大,孙女士和丈夫就戏称自己是“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怎样把年过出热闹劲儿?办法总归是人想出来的。孙女士和丈夫身边,有跟他们同样情况的朋友、熟人,也有离异的单身人士,与其大家各自冷冷清清地过春节,不如联合起来共欢喜。“不管时代怎么变、环境怎么变,中国人过春节,热闹、喜庆是最重要的。”孙女士说,他们过的“转转年”,今年在这家过,明年到那家过,“一般都是看完春晚,听了新年钟声敲响,大家才彼此依依惜别。”因为经济条件提升,大家都有了私家车,即便时间晚,回家也不成问题。

网络过年 红包雨“下”得好红火

在微信朋友群里发红包、抢红包,是小郑十分感兴趣的过年“节目”,“特别热闹、有趣,一抢红包,气氛就起来了。”

“就像小时候抢糖果,很开心。”小郑这样描述抢红包的感觉。

可以说,当今不少民众都是年节抢红包大军的积极分子,抢到手的,经常不过几毛钱甚至几分钱,但“一分钱也是爱”,抢到一分钱,也抢到了一份好心情。大家都知道,抢红包不在红包,而在心情;发红包不在大小,重在参与。抢红包发红包的时候,群成员又不断发各种喜乐逗人的表情包、小视频,说俏皮话,那气氛,怎一个红火了得!

去年大年三十晚,刘小姐和外地的表姐、表哥和表弟们,玩了一个他们自己“发明”的抢红包游戏:先由年龄最大的表姐抛出一个6元钱红包,一番“拼抢”后,抢到金额最少的发下一个红包,也是6元钱,如此进行下去。尽管大家天各一方,可在一个群里争抢红包,好似每个人近在眼前,其乐融融,玩得特别“嗨”。

当然,抢红包也要警惕红包陷阱:不要随意进“抢红包群”,贪图小便宜往往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被不法分子钻空子转走银行卡上的钱;也不要向陌生人提供“付款二维码”截图以及“付款码数字”。网络不安全,要随时记得保护自己。

运动过年 “新年俗”养成记

在当今,过年不忘锻炼已逐渐成为许多人的共识。随着运动健身风尚的兴起,运动过年已悄然跻身“新年俗”行列。

李翔发现,近两三年,自己公司的团年已由聚餐“搓一顿”演变为集体运动团年。前年和去年,全公司人马去的是青城山和街子古镇,今年选择的是鸡冠山,每次团年,人人运动装束,分作三支队伍进行比赛,看哪支小分队最先抵达目的地。而无论争得什么名次,每人都有一份小奖品。“这种动感的团年方式很受大家欢迎,既锻炼了身体,呼吸了新鲜空气,看了美景,又增强了团队意识,还十分热闹、快活。”李翔说,这叫一举数得。

陈羽从事的是一份面对电脑常年久坐的工作,过了35岁,腰酸背痛眼睛花,睡眠质量和记忆力也随之下降。身体是工作的本钱,3年多前,陈羽开始把锻炼作为业余生活的重头戏,跑步、游泳、健走,四季坚持,即使到了春节,运动也不“打烊”。不仅如此,他还会利用春节假期,带妻子和女儿到距离居住地远一些的运动绿道或湿地公园徒步、健走。陈羽说,如今城市的运动绿道和湿地公园都建设得非常好,不用出城,不用走远,就能找到适合各种户外运动的地方。“春节假期较长,城里的人也比平时少,正好可以尽情尽兴地安排锻炼,既运动了,又出游了,心情会很爽。”

据陈羽的观察,近年来,春节期间坚持运动的人不在少数,陈羽所住小区内有一个健身房,春节期间不是“沉入”寂静,而是热闹依旧,“打乒乓球的、练健身器材的、跑步机上跑步的,每天都有。”

春节: 越过越新潮

——说说过年方式的变迁

■原 源

有一种年味叫“耍龙灯”

■尔东马

“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呛咚呛!”

远远地,锣鼓和钹的声音从河对面山顶上的浸水村传过来,整个山谷都弥漫着浓浓的喜庆气氛,和我一般大小的一群孩童就忍不住兴奋起来。

“龙灯狮灯要来啦!龙灯狮灯要来啦!”欢呼雀跃之声此起彼落。我们忍不住你追我赶地跑到地势稍高的田坎上去张望,双掌捧成喇叭状放在嘴上,向着对面的山顶齐声大喊“龙灯狮灯快过来,快到果子园(我家所在村民小组的小地名)里来”。

这是记忆中关于“年”的最美好片段。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内陆乡村,绝大多数的男女老少还守着田土谋求生活,一些渴望改变的年轻人开始到沿海城市闯荡。每到腊月年关,外出打工的人纷纷拎着大包小包倦鸟归巢般回到亲人身边,守在家里忙碌了一年的农人也陆续放下所有农活,家家户户炒胡豆花生、熏腊肉、爆米花、炸酥肉,家境好一点的还免不了杀年猪、宰鸡鸭,张灯结彩,整个腊月都浸润和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燃鞭炮,然后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团圆饭。这一天,人人都会穿上新衣新裤,包里装满瓜子、胡豆等零食出门,一路走一路吃,吆五喝六地走家串户,村子里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当然,最幸福快乐的莫过于孩童们,整个春节好吃好喝,又自由自在,嚼着零食漫山遍野地疯跑打闹,还能多少领到些压岁钱,男孩可以买火炮儿、零食,女孩可以买喜欢的发夹、头绳。

一眨眼,离开生我养我的村子和那素色的年华已经好多年了。那素色年华里的许多酸甜苦辣都已经淡去,而那舞动的龙、破阵的狮子和令人心醉的锣鼓声却一直鲜活地留存在脑海里。与“龙灯”“狮灯”相比,以上所有欢乐祥和气氛,不过都是主角粉墨登场之前的渲染和此后半个多月龙腾狮舞的背景而已。那时,我所在的村子长年活跃着一支支舞龙舞狮团队、一群生龙活虎的乡土艺人,平时耕田种地,一到春节前夕便整理行头,操练“舞艺”。每到大年初一,这些艺人就开始走村串户,舞龙斗狮,向广大乡邻拜年送福,沉寂了整整一年的村庄深陷于一阵阵喧天的锣鼓和铙钹声中。

“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呛咚呛!”每当熟悉的锣鼓声隐隐约约地传进我们的耳朵,我们便立即终止正在玩耍的一切游戏,或跳上高处张望呼喊,或追逐着挨家挨户去“通风报信”。这时多数人家就会立即腾出人手,清理院坝、摆放条凳、准备红包,高高兴兴迎接“龙灯狮子”和新年福瑞。当然,多数时候,我们眼巴巴地等到天黑,锣鼓声却不知何时突然消失了,“龙灯狮子”也不见踪影。我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向大人抱怨,大人们免不了要宽慰几句:“人家总要一家一家、一个组一个组地走嘛,或许明天就到我们这里了。”

“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呛咚呛!”锣鼓声分明就在不远处响起,我们知道,这次是真的来了。举目向田埂路眺望,就发现一个提着马灯或灯笼的人走来,由他负责提前入户递上拜年帖,向主人家道声“恭喜恭喜,新年大吉”,俗称“打帖子”。尔后,不过三两分钟光景,一群人举着色彩喜庆的祥龙或巨口大开的雄狮,沿着曲折起伏的田埂路相跟而来。队伍最前面必然是戏龙的宝珠或是斗狮的“沙和尚”,后面是鼓乐手。

院坝里,主人家早已用条凳围出一块空地,鼓乐手围坐于条凳之上,多是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在我的印象里,舞龙呈现的是蛟龙游动的自由灵活,舞狮展示的狮子破阵的艰险和诙谐。所舞长龙,龙身用竹篾扎成,节节相连,每一处节点做成灯笼状,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数尺有一人执竿,首尾相距数米,俗称“龙灯”。表演时,龙前由一人持竿舞一彩色巨球(即龙珠),前后左右四周挥舞摆动以戏龙。舞龙者一般5人或7人,在龙珠的引导下,持竿而舞,相互配合,完成穿、腾、跃、翻、滚、戏、缠等动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龙的灵动神韵。

我们更喜欢的,当然还是舞狮表演。我们村庄常见的狮子舞,基本上是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所舞之狮,仍是用竹条扎就,以各色彩纸糊成一个大张其口、双眼鼓突有神的狮子头,在其颈部缝上一块长幅黄布作狮身,两个操持人掩于其中,一人举狮头主导,一人躬身居狮尾配合,俗称“狮灯”。表演时,另有一人作“沙和尚”扮相,手拿绣球,于狮前引导或作戏弄状。鼓乐声起,狮子随着锣鼓点的轻、重、快、慢,循着“沙和尚”的逗弄引导,做出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各种动作,或翘首仰视,或俯首细嗅,或匍匐撒娇。突然,鼓点密集紧凑,卧狮一跃而起,居于前的操持人迅速踩上后者双肩让狮子直立、浑身颤抖,展示雄狮暴怒,憨态毕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有时,遇到技艺精湛的表演团队,还会有一些高难度的挑战和展示,比如摆出一张长凳,让狮子表演“鲤鱼跃龙门”,甚或将几张狭长的木凳直接叠放起来,让狮子徒手攀爬上去再倒着爬下来。整个表演过程自然掌声、喝彩声不断,在精神文化相对匮乏的年代,这无疑是令观者一生回味的盛宴。

往往表演正当高潮,“打帖人”举起右手,五指聚拢示意暂停。然后开始高声唱说几句顺口溜作为新年贺词,比如“爆竹放得喜洋洋,我送黄龙上天堂。保护老人多福寿,保护小孩健康长;保护中年顶天柱,保护学子成栋梁;保护风调又雨顺,保护四季皆平安”。祝贺完毕,主人家奉上红包以答谢,表演者开始收拾家伙向下一户转移。现场观看的小伙伴就成群结队、蹦蹦跳跳地跟在表演队伍后面,从东家跑到西家,从正月初一跑到元宵十五,就这样满含期待,满含喜悦地蹦跳过童年的每一个新春佳节。

大年夜,为你归来

■李 晓

土灶里柴火熊熊,老树疙瘩燃得噼啪作响,一个煮熟的腊猪头从大铁锅里捞起来,热气腾腾中,醉人的肉香顿时弥漫了整个屋子。

猪头被我爷爷郑重地放进钵子里,一眼望去,腊猪头的两只耳朵软软耷拉着,双眼紧闭,面相敦厚。一头年猪,它被农人辛苦地养育,而今成为最美味的食物馈赠。我爷爷把盛着猪头的钵子端到院坝,一膝跪下,面朝北,连磕三头,嘴唇翕动,念念有词。村子北面有一个覆满松林的山包,山包的岩洞里,有一座斑驳面容的石头菩萨。爷爷嘴里喃喃的,无非是求菩萨保佑全家在来年的日子平平安安,大地风调雨顺。

这是40多年前的某个大年夜,我那长相威严的爷爷,成为年三十晚上绝对的一家之主。大年夜里,一家人围坐老木桌边,开始享用一年之中最为丰盛的晚餐。说是丰盛,其实也就是猪头肉炒豆腐,用地里刚拔起的还带着霜的青菜萝卜做的简单菜肴。年夜饭后,一家人又围拢在火炉边,絮絮叨叨说着过去一年收成,来年打算,或是春节里要走访的亲戚人家,盘算着送东家一锅豆腐、西家一包红糖之类的礼物。

那些年乡村大年夜的食物,已成为打开岁月之门的一把老钥匙,在经历了时光的打磨浸润以后,也成为我心底里蔓延开来的故乡,一抹床前明月光。

去年大年那天我回老家,陪同一个从北方大城里回来过年的发小转悠着到了松林包,漫山遍野松涛如潮,树身上层层树皮似坚硬铠甲,这些林立在故土山冈上的树,如古代士兵一样守护着我们的老家。大年夜,吃了乡人们做的腊猪头肉炒豆腐、土豆炖腊肉、清蒸肉园子、油炸汤圆粑……直吃得胃里热乎乎的,让发小感觉到了一种久别的故乡情,但他心中也有雾一样升起的惆怅,在老家顽强耸立的老屋子里,再也看不见母亲在柴火灶前的忙碌,听不见父亲用斧头劈柴时的咳嗽声了。

我母亲18年前来到城里。在城里过的第一个大年夜,母亲从乡下带来的泡菜坛子里抓起姜蒜辣椒,做了乡下的家常鱼,把腊猪尾匀称地切成小段,洗了山蘑菇炒肉,用水调和了小麦面,在铁锅里摊成薄饼……“哧哧哧”的油烟升腾中,让我心里感到,这还是乡下的年夜饭味道。寻寻觅觅,是这些熟悉的家常食物,牵引着我在心里认领一个家,也让我哪怕面对艰难生活,也拥有一份宽厚悲悯。

这些年来,城里一年又一年的大年夜,母亲都站在阳台上翘首盼望儿女早早归来,那身影与她当年除夕之日站在山垭口痴痴等待何其相似。母亲的等待,亲人的相守,让我感到大年夜里洋溢着一种宁静又温暖归来的祥和喜悦。

一年又一年的生命旅途上,大年夜是一个停靠后又准备再度启程的驿站,它让鸟的翅膀扑向巢窠,游子的脚步迈向心灵家园,万水千山,汇聚成一餐一饭,闪烁成一窗一灯。

新闻推荐

女子给西藏“云中哨所”寄包裹4年:不想被知晓留错误地址

漯河女子给“云中哨所”寄包裹4年,短视频中露真容。“4600米哨所的官兵,找了她1000多个日夜。”“李丹,请你给我站出来!”“今天,三军将士要向她敬礼!”……昨日,新华社等国内外众多媒体和成千上万的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瑞狗迎新春)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