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制图 曹劲松
今后3年我国还将在全国医疗机构推广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临床路径管理这些典型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量、质齐增”。
近日,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出台,从薪酬制度、职称聘用政策方面为增强岗位吸引力开出“药方”。下一步将加大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医疗机构服务系统的整体效率,助力基层诊疗能力“强基固本”。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医保目录新增375个药品,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比例不断提升。
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取消、远程医疗已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1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关联性、标志性改革全面启动,普惠型、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展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建立。
信息“通路”快起来:
预约诊疗覆盖所有三级公立医院
挂号排队像“春运”、做个检查“跑断腿”,以三级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就医体验“短板”长期为百姓诟病。打通“信息孤岛”、让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成为摆在改革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15年卫生计生部门推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着力缓解老百姓突出反映的“看病候诊时间长、排队缴费时间长而问诊时间短”的问题。“改善医疗服务是深化医改的最终目标,旨在把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方便的医疗服务带给老百姓。”王贺胜说。
主动作为赢来的是群众的口碑。北京协和医院推出官方手机APP,既能预约挂号、查报告单,还能进行候诊查询,实时查看所挂门诊的等候人数,真正实现了多种医疗信息“一屏共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打造数据监测和患者健康管理的安全“闭环”,在信息提速的同时确保医疗质量。
“患者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医疗服务改革的“试金石”。”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示,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今后3年我国还将在全国医疗机构推广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临床路径管理这些典型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量、质齐增”。
医疗资源活起来:
县域内就诊率进一步提升上来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发布报告认为,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迅速迈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均衡、可及。
王贺胜介绍说,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得好病,疏通优质医疗资源的“神经末梢”,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和1000余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已参与医疗联合体建设,2017年下转患者483万例次,同比增长91.2%。
通过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增加基层药品种类、推行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等措施,“小病基层首诊、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秩序正在逐渐形成。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和县域内就诊率进一步提升。
“缓解大医院“堵点”,家庭医生签约和医联体建设是深化改革的“一体两翼”。”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今后要继续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动态化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主动控费的内在动力,真正做到急慢分诊,让患者在基层享受到系统化、连续化的健康服务。
近日,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出台,从薪酬制度、职称聘用政策方面为增强岗位吸引力开出“药方”。王贺胜指出,下一步我国将加大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医疗机构服务系统的整体效率,助力基层诊疗能力“强基固本”。
健康保障兜起来:
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13.5亿人
新一轮医改启动至今,我国着力织牢织密医疗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12日表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王贺胜当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医保目录新增375个药品,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比例不断提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紧密衔接,构成多元化多层次全民医保体系。”王贺胜说,在基本医保普惠的基础上,我国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10.5亿人,大病患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2013年启动建立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已累计救助近70万人次。
王贺胜还介绍,超过200个城市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达到100个以上。此外,我国开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让群众看病少跑腿、少垫资。
在全民医保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医改还需解决医疗服务均等化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王贺胜表示,下一步,国家卫计委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提供更加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来提升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
综合新华社
新闻推荐
晨报讯2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五、六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三次发射,也是农历鸡年中国航天的“收官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