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漂泊与寻根——品读席慕蓉诗作《乡愁》

来源:兰州日报 2018-02-13 04:32   https://www.yybnet.net/

席慕蓉,生于1943年,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等。

乡愁

作者: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抒写乡愁,历来就是中国文人写作的一个母题。故乡,可以是具体的一城一村,也可以延展为一种抽象的家园故园意识。陶潜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寻求心灵的归宿;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对国破的深刻痛惜;李煜的“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对往昔家国不堪回首的留恋;崔灏的“日暮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羁旅在外游子的乡愁。故乡,往往是远游者的精神家园,是永远不能释怀的心灵归依。作为失根的一代,席慕容和其他台湾文人一样,抒写乡愁、乡恋及乡情,成为她诗作中最动人的一页,也构成她创作的精神资源。

席慕容在11岁就离开了大陆,童年的记忆是模糊的,几十年的岁月与南方一个岛屿厮守着。对精神原乡永恒追问与寻根意识,使她创作了有独特魅力的乡愁诗。短短的《乡愁》一诗,表达了她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仅此两句,已经能使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这首诗,里面涌现出“清远、模糊、雾里、离别”,这些缥缈不定的词,说明席慕容心里的故乡是想象的、虚幻的,却又带有挥之不去的愁绪和深深的眷恋。她的乡愁既不同于台湾诗人余光中、郑愁予的,也不同于女诗人蓉子的乡愁,相比之下,席慕容的乡愁是“模糊的惆怅”,是对于根的苦苦追寻,对还乡的热烈向往,对祖先文化的深厚的热爱。没有见过故乡的遗憾,使席慕容的乡愁诗情思缥缈,充满了美丽动人的忧伤,如《高速公路的下午》、《山塞曲》、《长城谣》、《狂风沙》,就是最动情的几首。《高速公路的下午》以超现实的手法、奇特的想象来表达思念故乡情思。在《出塞曲》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塞歌的调子都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这首诗还被谱成了曲子,成为经久不衰的流行歌曲。在《长城谣》中,带有历史的沧桑感,无比激情地抒发对故乡塞外的思慕“: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此种乡愁不仅针对内蒙古,而是延及长城和黄河为象征的整个中华,有了更阔大更丰富的时空容量。在《狂风沙》一诗中,表露出对于父母家乡的无限神往之情,带着淡淡的惆怅“: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父亲啊母亲/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这根刺处处存在,想把它藏在心灵的角落,却无论如何办不到,每每触景生情,念及故乡的名字,心中的刺就会隐隐作痛。这也是处在两难夹缝中诗人的心态:寻根无着,乡愁辄起,想寻找自己的位置,却故里难归,做着异乡的流浪者,又是家园的陌生人,凸显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失去根的灵魂痛苦的挣扎。

1989年,席慕容终于回归大陆探望故乡了。多少次梦回故土,而梦想成真时,情难自禁,她说“: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她去看望了父亲的家乡与母亲的家乡,心灵的震撼使她的创作生命呈现了质的超越。她说:“我原来以为,也许生活能如一条河流,尽管曲折,还是可以迂迂回回地流下去。但是,1989年夏天,初见蒙古高原,我心中多年维持的平衡又被推翻了。生命果真如一条河流,如今终于来到了我的出海口,眼前烟波浩瀚,无边无际,还无从辨识方向,只有血脉深处那强烈的呼唤在引导着我。初识高原故土,想要去探寻想要去了解的渴望令我沸腾,诗,终于被远远地遗留在那沙岸上了。”在46岁的年纪,初见故乡的面貌,使席慕容多年安静与透明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可以说她诗歌创作又迎来了一个高峰,诗风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思乡情怀由以前虚幻空灵的梦境,变成了可触可摸的具有实感的乡恋乡情。

□吴江

新闻推荐

社会广角 为“代表作可替代职称论文”叫好 堂吉伟德

北京市近日发布《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打破职称评定“一把尺子量到底”、职称论文“一刀切”等条条框框,对不同人才制定不同标准,全面推行代表作制度,支持人才自选代表性成果代替论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漂泊与寻根——品读席慕蓉诗作《乡愁》)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