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访西泠印社??章中林

来源:池州日报 2018-02-13 07:54   https://www.yybnet.net/

西泠印社在孤山路旁,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而闻名。它的大门是月洞门,淡雅而不事张扬。门楣上悬挂着第四任社长沙孟海题写的“西泠印社”四个大字——意态挥洒、雄浑朴拙,很有碑帖的风骨。

西泠印社成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1913年,第一次社员大会上,众人公推吴昌硕为第一任会长。是年夏天,吴昌硕写下了《西泠印社记》。一时之间,金石篆刻、书画、考古、鉴赏、文学大家联袂入社,就连日本名家河井荃庐与长尾甲也渡海前来。一百多年的经营,使它声名远播,成为杭州名胜之一。

印社虽然不大,却是孤山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它构思精巧、布局紧凑,把亭台、小山、水池、曲径、石塔、花木、叠石汇聚于一园,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园内高低曲折,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给人一种移步换景、俯拾即景的美妙感受。和留园、狮子园比较起来,它小若盆景,虽小巧玲珑,却别有风味。园内保存着明清古建筑遗址多处,园林精雅,人文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之誉 。

进门,过莲泉,西侧就是印社的主要建筑柏堂。据说,南北朝时有人在此植柏两株,宋代一株枯萎。因它质如金石,扣之有声,志铨和尚在它的旁边建房,得名“柏堂”。门前的楹联曰:“旧雨新雨,西泠桥畔各题襟,溯两汉渊源,藉征鸿雪;文泉印泉,四照阁边同剔藓,挹孤山苍翠,合仰名贤”。这副楹联中嵌进了西泠印社的诸多景点,值得一观。“访三老碑亭东汉文留遗迹在;问八家金石西泠社近断桥边。”柏堂现在成了展示印社历史的处所。

柏堂前西侧是竹阁。相传最初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筑。据《咸淳临安志》载:“旧在广化寺,柏堂后有小阁,多植竹,白公每其间,遂以名。”白居易曾在《宿竹阁诗》里写有“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的诗句。竹阁小巧玲珑,四周修竹如帘。

过穿廊和印泉,就到了鸿雪径。小径的左壁凿有“印藏”。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寺出家。出家前,他将自己的93枚印章赠送给了印社,印社在此凿洞庋藏。印藏石壁上满是斑驳的青苔,大师的印章已被永久收藏。这里成了人们登临凭吊的一处遗迹。

从鸿雪径往上,过凉堂,华严经塔就映入了眼帘。这是印社标志性建筑,也是最具人文意蕴的地方。华严经塔1924年修建在四照阁旧址上。第一层塔身刻海宁周承德所书《华严经》和弘一法师所书《西泠华严塔写经题偈》;第二层塔身刻金农所书《金刚经》;第三层塔身南面刻以毗罗遮那佛,左手结印,右手平伸;东南有文殊,西南则为普贤,佛光彩云,圣洁威严,合称“华严三圣”。

下华严经塔,过文泉,就到了观乐楼前的汉三老石室。汉三老石室建于1921年。内藏江南仅存的汉碑《汉三老讳字忌日碑》,以及自汉魏以来至明清各代的原始石碑十多块。三老碑立于公元223年,1852年出土于浙江余姚客星山。当年要被转手海外,印社社员闻之,“犹不忍其沦于异域,而图永久保存之”,集体募捐将其赎回。第二年,石碑归藏,吴昌硕写下了《汉三老碑石室记》,曰:“三老神碑去复还,长教灵气壮湖山。漫言片石无轻重,点点犹留汉土斑”。

汉三老石室的周围还有:题襟馆,馆连鹤庐,四照阁、还朴精庐和后山石坊等。

下得山来,忽然想起汉三老石室前的一副对联:“我思古人有扁斯石,其究安宅莫高匪山”。我们做人做事不就应该“前敬古人,才能挺腰律己;后思苍生,方称志存高远”吗?

新闻推荐

北京地震局:北京所有行政区均有明显震感 晃动持续2秒左右

@北京发布2月12日消息,【没有发现地震异常情况】根据@北京市地震局发布,北京市的所有行政区均有明显震感,但晃动持续时间短,仅2秒左右。北京市地震局已经派出2组现场工作队前往震中,核实震情。根据目...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访西泠印社??章中林)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