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人员在出急救任务。
■本报记者钟灏文/图
2月11日,还有不到一周就将迎来2018年春节,大街小巷充满了节日的气息。11日上午,记者来到市紧急救援中心,和救护人员一起度过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节前工作日,陪他们一起感受救护任务中的酸甜苦辣。
上午8时许,阳光正好,在特勤室内,因为暂时没有任务,医护人员们得以聚在一起说笑交流。忽然,一声警报响起,作为驾驶员的周明金立即反应过来,边跑边告诉记者,“接到任务得立即出发,天天神经都是紧绷的。”
医生黄鸿和救护员方永忠紧随其后,从接到调度室信息不到一分钟,救护车已经驶出大门。一路上,周明金开得飞快,黄鸿和方永忠则一边在车载信息平台上和调度室交流,一边商量着病患的救治方案。“每次出救护任务都是挑战,因为我们不像医院医生可以详细了解病患的情况,往往都是从打来的‘120’电话上了解点信息。”黄鸿说道。
4分钟左右,救护车已经达到现场———位于福景东方城的一处公交站台,“医生,这怎么办,我爱人在公交车上就晕倒了!”此刻,病患瘫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轻微颤栗,“以前有没有什么病史?这几天有没有什么突发情况?”黄鸿一边问,方永忠一边配合着进行例行测量和判断病情,“有高血压的情况,另外手脚发麻是因为一直哭造成的,先让她保持呼吸平稳。”在给病人带上口罩后,大家一齐将病患抬上救护车。驶向人民医院的途中,病患由于情绪不稳,黄鸿和方永忠一边观察病情,一边不停地安慰。
出完急救任务,大家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下来,“今天这趟估计不是啥大毛病。其实我刚开始每次看到比较惨烈的救护现场心里都有些怵,但现在最怕最惋惜的就是救不回病患。”从事救护员9年多,熟练应对任务的方永忠已经不复刚入行阶段的害怕茫然。而黄鸿则已经当了10年的急救医生,在他心里,365天都上班不算什么,经常加夜班长途急救也不算什么,他更在意的是很多人对急救行业的误解,“我们不是‘病患搬运工\’,想当好急救医生必须得是‘全科王\’。”黄鸿告诉记者,正因为每次出急救面对的病患状况不同,更要求急救医生的“全方位”和“多功能”,“妇科、骨科、儿科……什么都要会,因为我们的职责就是守护生命的第一线。”
临近春节,但对于紧急救护人员而言,大家却比平常还要忙上些许,尤其是夜间任务,一次次地出发、抢救,让他们在值夜班时基本不敢躺下睡觉。“对于我们来说,没有节假日,下班就是休息。现在我们八小时跑十几趟都是常见。”周明金说。目前,除了市内急救外,大家还要承担起后勤保障、长途转运病患等任务,“我们可能等下还要出一趟将病人从博爱医院转运到武汉同济医院的任务。”记者临别时,周明金从车载信息平台上得知了下一趟的任务,须臾间,救护车鸣着警笛迅速出发又投入了茫茫车流中……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上海2月11日电从患者支气管刷取出几十个干细胞,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移植到肺部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