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2月9日电(记者杨汀马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新作《刺杀骑士团长》的简体中文版日前开启预售,线上线下反响热烈。这部作品直面南京大屠杀等日本历史阴暗面,剖析时代洪流中的多重人性。
从沉浸在个人世界中的叙述者,到入世的思考者,村上的转变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一种自然的延续。
去年4月,极少在媒体露面的村上春树站到聚光灯下,就新作《刺杀骑士团长》接受日本媒体联合采访。
同年2月,村上时隔7年推出的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问世,书中提到日本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并因“承认南京大屠杀”遭到右翼势力和极端网民围攻,右翼攻击村上撰写该作品“是为了讨好中国”“为了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此,村上在采访中强调,他希望用讲故事来对抗“歪曲历史”。
“历史对于国家来说是集体性记忆,将其视为过去的东西试图忘记,或者涂改,都是错误的,必须与之对抗。小说家可以用‘讲故事\’这一形式来对抗。我相信故事的力量。”
村上究竟是在怎样的语境下提及南京大屠杀的?记者阅读原文发现,书中主人公“我”在探寻一幅藏在阁楼里的画中隐藏的真相过程中,与邻居谈起该画作者雨宫具彦及其弟弟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历。对话中,村上借邻居之口写到,1938年前后,发生了几件对日本而言是“致命的,导致崩溃的、无法回头的事”,包括卢沟桥事件和南京大屠杀。
“是的。就是世间所说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在激战之后占领南京城,并在那里杀害了很多人。既有交战中的杀人,也有战斗结束之后的杀戮。日军无暇管理俘虏,杀害了大部分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书中说。
村上借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指出除了战争伤亡,日军还大量屠杀了平民,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研究日本文学的武汉大学学者李圣杰认为,村上作品中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关注是一个发展和延续的过程。在早期作品中,村上基本沉浸在个人世界中,但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令他大为震动,此后的作品更注重社会性。这在《1Q84》等近年作品中都有体现,也触碰了日本社会一些禁区。村上这部新作提到历史问题,是这种关注和思考的延续,而绝不像日本右翼所说的那样,是突然转型或为了得诺贝尔文学奖。
新闻推荐
张辉宋维松擅长花鸟画,他以传统美学精神为基点,通过一花一鸟窥宇宙天机,完成心与笔墨的对话,以格调淡雅的笔触、简练的构图、小品的形式、着力营造的意境,让宋词穿越千年而来,走过春夏秋冬四季。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