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优玲
从住宅、办公楼中常见的垂直电梯,到商场、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常见的自动扶梯……电梯成为人们接触和使用最频繁的特种设备,其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也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为了让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将推动“多元共治”,构建电梯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意见》主要体现5个方面的亮点:
在落实主体责任方面,《意见》对房屋建设单位提出电梯选型和配置需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落实电梯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管理人对电梯使用与管理的责任,以及制造单位、维保单位的质量安全责任。
在畅通资金渠道方面,《意见》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实施政策和资金提取渠道,明确紧急动用维修资金的机制,以及督促落实“三无电梯”整改资金,有效解决电梯隐患治理资金筹措难的问题。
在提升质量水平方面,《意见》提出的主要措施是,打造适应我国国情的更为严格的标准规范体系;加强既有住宅电梯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支持电梯生产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中国电梯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在改革创新方面,《意见》激发安全责任主体的内生动力,构建电梯质量安全社会综合治理体系。根据风险水平和安全管理状况科学调整电梯检验内容和周期,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按需维保,引入“保险+服务”,并通过建立电梯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应急处置平台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多元共治”上,《意见》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生产维保使用单位、媒体、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各方职责,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电梯共治新格局,特别是明确了地方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据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记者周蕊)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海质量提升力度“加码”,明确要在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让产品质量优质的企业“把质量当信用花”,而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