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亮
7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拍摄于海南省三亚市的照片,照片显示,在一处建筑的大厅内张贴有“哈尔滨市公安局驻三亚警务站”的字样,许多人对此事表示了关注。哈尔滨市公安局工作人员8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哈尔滨市公安局和三亚市公安局正在协商合作,目前警务站正处于筹备期,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2月9《北京青年报》)
从报道来看,哈尔滨市公安局在三亚市设置警务站是真,只是目前还处在筹备阶段,没有正式投入使用罢了。也就是说,这一可期的警务站,一旦正式投入使用,会为生活在海南的哈尔滨市民,提供包括“户证、出入境、车驾管”等的服务。
近年来,民生工程也好,便民工程也罢,在我国喊得最响,也做得最实,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政府走心。但是毋庸置疑,这样的走心主要还是集中在本乡本土,如果放开视野看,就不难发现这远远不够。原因在于,我国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密集,居住多元化也越来越突出,甚至随着季节变换,还出现了大量南北迁徙的“候鸟老人”,这势必给一地的便民工程带来新考验,提出新要求。
很显然,哈尔滨市公安局让警务站走出去,就是把便民触角伸向身在异地的哈尔滨人,用自己迁徙式上门办业务,去化解他们的奔波之累、等待之苦和花费之忧。这种不远万里送上门的服务,无疑是便民工程的外延,目的就是尽量让身在异地的哈尔滨人,都能享受到与在家乡一样的办事便捷。虽说哈尔滨市外设警务站,不可能覆盖所有身在异地的哈尔滨人,但毫不影响人们对他们的积极评价。毕竟这种主动作为,是以心里装着民生为主基调,是以“一个都不能少”为努力方向,即便是没能受益的人,谁能不说它是便民好工程?
诚然,让警务站走出去,会受到多重因素制约。比如,本地人在异乡的集中程度。又比如,会牵扯政府投入和人员配备。这就决定哈尔滨的这一做法,因受条件限制,其他地区未必都能效仿。同时随着全国一盘棋的推进,异地化办理各项政府业务也将不是神话,最终定会让这一走出的警务站还要回到原点。然而即使这样,也无法否定哈尔滨的这一做法。一则它在现阶段还是刚需,二则更多应看到他们在心系民生方面的主动作为和前瞻安排。因此说来,哈尔滨的这一做法未必要效仿,但他们一心为民的这一做派却一定要学习。倘若各地都这样做了,注定会让民生工程、便民工程,不只听得到,更能看得到,并遍及方方面面和细微之处。到那时,各地政府更会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在提升他们幸福指数的同时,迎来一片赞誉声就成必然。
新闻推荐
2月10日,腊月二十五,春节的脚步越近,返乡的心情越迫切。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1亿人次踏上春运归途。40年间,春运成为中国人共同的记忆:老相册里泛黄的绿皮车还未远去,带着现代化气息的银色“子弹头”已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