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贵州小伙孙涛在北京工作快4年了。每年临近春节,“订票回家”就成为他最头疼的事。从北京回老家,他要先坐飞机到贵阳,再跟人“拼车”回到家乡仁怀市。仅在交通上他就要花费4000多元。今年,孙涛给父母买了2月14日从贵阳到北京的机票。孙涛说,接父母到北京过年,除了节省开支,也希望借春节假期带父母四处走走。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华夏儿女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情结,它承载着民众举家团圆这种沉甸甸的中华传统文化。“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如今春节进入倒计时,平安回家过年成了每个游子的迫切愿望。离乡民众集中回家过春节的刚性需求,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春运现象。
不过,由于春运期间返乡客流量过于集中,乘客买票难、回家路不顺等让“回不回家”成为一道难解的选择题。如今,贵州小伙孙涛的做法,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面对往返乡车票难买、回家花销大的现实,游子们不妨考虑像孙涛那样,接亲人来自己工作的城市反向团聚,四处走走看看,以解思念之苦。如此既巧妙地回避了“春节运动会”,也可节省春节支出,不失为一种豁达与智慧的选择。
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还有许多人留在工作、学习所在地过年。除夕夜一家人天各一方,靠电话、微信、思念维系亲情。他们为减轻春运压力、缓解用工荒做出了奉献,所以用人单位要安排好他们春节期间的物质、文化生活,当地政府要营造欢迎外来工留下过年的亲情氛围,给予他们城市大家庭的温暖,化解他们的思乡之苦。□叶祝颐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孔令海通讯员杨志浩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前,在王村镇政府会议室里掌声不断,一堂以“牢记宗旨意识、严守纪律规矩”为主题的任前廉政培训在这里开班授课,来自全镇42...